-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綠電能取代核電?能源轉型趨勢面臨挑戰
編輯部
2025-08-27
文.李振麟
綠電取代核電
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以及核能安全議題持續推動下,綠電憑藉著科技進步與政策支撐順勢崛起,成為最具潛力的替代能源。然而綠電成本遠高於核電,加上供電穩定性低、易受環境影響等因素,真能取代核電嗎?
核能發電自二十世紀以來,一直支撐著現代化工業發展,雖然具有「供電穩定」與「零碳排」等優勢條件,但歷史經驗上,「車諾比」事件以及「福島核災」,都有著環境安全與高成本的代價犧牲爭議,深深印在我們記憶中,因此社會大眾對於核電運用,始終抱持疑慮態度,限制了核能未來發展。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頻繁、「冰川融化」與「海平面」上升,災難性氣候將源源不絕,因此也觸動「淨零碳排」的永續生存發展。
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以及核能安全議題持續推動下,「2050淨零碳排」逐漸成為國際共識,綠電(Green Power)憑藉著科技進步與政策支撐順勢崛起,成為最具潛力的替代能源。無論是「太陽能」、「風電」、「水力」等再生能源,可視為解決能源危機以及環境保護的支撐力量。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二○二三年報告,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火力發電、生質能、地熱與海洋洋流等綠電資源,已成為全球綠電的主要供應來源。
在綠能工廠(Green Energy Factory)政策推動下,更是全面或大量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目的是減少對於化石燃料依賴,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符合國際碳中和與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指標,也就是提升能源效率、減少碳排與污染物、推動循環經濟,為今日能源發展的主要核心目標。
綠電引導微電網時代來臨
有了儲能微電網設備應用,不僅是可以儲存風力、水力與太陽能板等綠電電能,以供白天、夜間或停電時使用,並且可以減少對於傳統電力依賴,幫助用戶節省電費。同時也可以設定在電費較低的離峰時段完成充電,並在電價尖峰時,使用這些已儲存的廉價電力降低每月用電成本。
儲能微電網設備
微電網儲能電池設備,再行搭配電網級儲能系統,可以整合來自於各方不同的再生能源〈包含風力、水力、太陽能,以及傳統發電廠電力〉,將其集中在儲能設備中,並進行潔淨處理階段。就如同目前台電與民間儲能業者合作,透過區域性電網來搭建「虛擬電廠」,並完成區域內的電網頻率控制,以達到潔淨與穩壓目的。
可再生能源無論是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等,皆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可能會對電網穩定造成局部性衝擊。儲能技術將可再生能源生產過剩的電力儲存起來,協助再生能源穩定後並融入電網中,以提高能源系統可靠性和可持續性。
儲能技術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能源供應過剩情況下,將多餘的能源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時釋放以減少能源浪費,有助於提升整個能源系統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並減少對於傳統能源依賴。儲能設備運用在綠電上,不僅可以提供電力調節,有助於提升電網穩定性和可靠性。在電力需求負載突然增加時,儲能系統可以迅速調整,以保持電網運行時的平穩,降低供電與穩定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