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餐飲業缺工困局 低薪、長工時與最低工資調漲的三重挑戰

陳怡瑄 2025-08-22



最低工資調漲議題將於9月下旬的審議會中展開,這牽動的不只是基層勞工的薪資,更直接影響餐飲服務業的生存與經營策略。對長期面臨低薪與高流動率困境的餐飲業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薪資調整,更是一場企業經營的挑戰。一方面,缺工壓力讓許多品牌被迫縮短營業時間或調整排班;另一方面,若基本工資進一步上升,利潤空間將被壓縮,如何在保障員工收入與維持企業生存間取得平衡,成為業者最迫切的課題。

薪資低迷,缺工壓力持續升高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近七成(68.3%)餐飲業者坦言正承受缺工壓力,即使持續招募,也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業者分析,缺工原因主要來自年輕人就業意向改變、少子化、工時過長、假日輪班、薪資不具競爭力,以及體力負荷大、久站搬運等因素。

調查顯示,大型餐飲集團較容易吸引人才,原因包括品牌光環(80.8%)、集團資金雄厚(41.7%)、員工福利保障(27.6%)、完整的員工訓練(21.5%)。目前仍在積極徵才的業者占51.4%,但人力已補齊者僅14.5%,徵才主因主要為填補流失人力(75.3%),其次是例行性徵才(29.6%)、提前儲備人才(16.4%)以及擴點/展店需求(11.5%)。

職缺多以正職為主,占近9成(89.5%),計時/工讀亦有超過6成(60.8%)。內外場需求最大,其中外場占66%,內場占63%。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指出,餐飲業缺工日益嚴重,原因在於薪資競爭力及工時彈性不足,加上久站、搬運及假日輪班,導致年輕人投入意願下降,流動率高,形成惡性循環。

低薪現象普遍,薪資結構亟需改善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經常性薪資低於整體平均的行業中,住宿餐飲業最低,僅35,001元,其次為其他服務業36,573元。1111人力銀行調查亦指出,餐飲業正職人員平均月薪34,830元,計時/工讀平均時薪196.3元。其中月薪超過4萬元者僅11.5%,低於3萬元者則超過14%,顯示低薪問題普遍且嚴峻。

曾仲葳認為,最低工資調漲可改善部分勞工收入,但對薪資結構偏低的餐飲業者而言,加薪只能壓縮利潤或轉嫁消費者,造成物價上升,進而影響消費意願。因此,政府若能結合政策,鼓勵獲利企業為薪資低於平均的勞工加薪,將可真正帶動職場正向發展。

樂多多集團品牌經理徐家瑜也指出,許多年輕人偏好多兼幾個打工即可達到正職收入,無需承擔行政或業績壓力。為吸引人才,樂多多透過新品牌開發及國外展店計畫,並提供制度福利,例如員工到職滿一年即可享海外旅遊補助三分之二以上,並辦海外徵才說明會,讓受訓員工有機會到海外歷練。
 

缺工壓力下的經營策略調整

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餐飲業相關職缺超過13萬筆,顯示求職者仍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總經理張篆楷指出,餐飲業長期面臨「低薪、長工時、高流動」三大問題,再加上最低工資上漲壓力,使得人力荒雪上加霜。唯有企業與政府合作,改善產業體質、強化人才培育,才能擺脫惡性循環,實現永續發展。

面對景氣不明與貿易摩擦影響,下半年調薪態度保守。調查顯示,55.2%業者今年不再調薪,39%已調薪,僅5.6%計畫下半年加薪。除薪資外,業者認為優渥年終獎金、免費供餐、三節禮金、激勵獎金及久任獎金更能吸引求職者。

為應對缺工,業者紛紛調整策略,包括增加計時工讀生(44%)、調整或縮短營業時間(20%)、聘用二度就業婦女(20%)、引進自動化點餐或送餐服務(14.3%)、聘用中高齡工作者(14%)。

成本壓力與留任挑戰

除了缺工,餐飲業經營還面臨原物料成本上升、人員流動率高、人事成本增加、品牌競爭激烈、房租年年調漲等挑戰,均增加經營難度。曾仲葳提醒,缺工與成本壓力疊加,部分企業可能被迫縮減營運規模或縮短營業時間。

若短期內無法透過提高薪資改善吸引力,業者應著重改善勞動條件,如合理工時設計、完善員工培訓機制及內部升遷管道,提升留任率,才能在維持服務品質的同時,穩定人才隊伍。

餐飲業正處於低薪、缺工與最低工資調漲的三重挑戰中,唯有兼顧薪資、工時及福利,結合策略調整與政策支持,才能在激烈競爭與高流動率的市場中找到永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