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結果:381期
搜尋頁面
政策引臺學生與教師 登陸築夢
求學與授業 緣分在中國大陸
文:
陳翠仙、潘薇
2017-12-29
381期
教育
兩岸
學生
教師
兩岸的教育交流搭建起學生、教師、學校全方位交流的網路,中國大陸為臺生提供了平等的求學機會以及良好的求學環境,也為臺籍教師打造一系列發展平台。
不僅如此,兩岸各大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也十分頻繁,廈門理工學院等中國大陸高等院校也與臺灣大學聯手,合辦教育。兩岸合辦教育已經成為兩岸教育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的教育交流正在不斷深入,隨著中國大陸為臺灣人出臺更多的便利政策,越來越多人登陸學習、就業。
合辦院校加深教育交流
說起兩岸教育交流,閩臺合辦學院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閩江學院的海峽學院、廈門理工學院的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在福建省兩岸合辦教育中並不少見。在兩岸教育界人士看來,這樣的辦學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兩岸的教育合作,還有利於兩岸的青年學子深入交流。
世新大學、銘傳大學等臺灣的大專院校,與福建的許多大專院校都建立合作關係,活躍在兩岸教育交流的前沿。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介紹說,過去由於教學環境不同,兩岸學生也需要瞭解兩岸的關係,除了合辦院校之外,雙方學生、老師還定期進行短期互訪,互派交換生學習交流,同時雙方圖書館建立合作系統,共用資源,積極交流、相互借鑒。
在閩臺合辦的學院裡,學生們接受的是最鮮活的教育。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院長郭肖華介紹,「3+1」對接模式是閩臺合辦院校中常見的模式,即學生在中國大陸的大專院校學習三年,最後一年則到臺灣交流學習。
隨著兩岸教育交流的不斷深入,閩臺合辦院校的合作模式也不斷演化。「現在許多院校都在嘗試『4+0』的模式。」郭肖華說,所謂「4+0」指的是大學四年都在中國大陸大專院校讀書,但植入臺灣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的老師也由臺灣合作大學選派。
在陳清河看來,「4+0」的模式更有利於兩岸學生的交流。「原本『3+1』是把中國大陸的學生帶到臺灣,現在除了這種方式之外,也把臺灣的教師和學生帶到中國大陸來,這種雙向交流的方式,讓青年學子以及兩岸的教育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對於這樣的改變,陳清河十分看好,他認為兩岸教育界必將從各自需要出發,深化在辦學理念、課程設置、辦學模式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臺籍教師在中國大陸有獲得感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的教師隊伍中,出現不少來自臺灣的博士,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更是臺灣博士登陸任教的首選。
近日,福建省教育廳提出,從現在起到二○二○年,福建省要引進一千名滿足自貿試驗區和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培養需要的臺灣優秀教師到福建的大專院校任全職教師。此消息一出,許多臺灣大學教師和年輕學者心動不已,意欲登陸。
「在得知這消息後,我在臺灣的許多朋友都在向我諮詢中國大陸的相關情況,想要來這裡發展。」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的臺籍教師古曉梅說,隨著臺灣少子化現象發展,臺灣的教師資源已經供過於求,很多優秀的教師無用武之地,正是看中了廈門的發展前景,古曉梅毅然登鷺。
像古曉梅一樣,因追求發展而到中國大陸的臺籍教師和青年學者並不在少數。來自臺中的陳經超現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到廈門十多年的他見證了兩岸教育交流,也親歷中國大陸對臺籍教師提供的種種便利。「我的緣分在這邊。到中國大陸之後,我的生活越來越好,路越走越寬廣了。」陳經超感歎道。
陳經超介紹說,福建制定相關政策,分別在兩岸設立四個閩臺大專院校師資培訓中心,從職稱評定、崗位職數、證書認定等方面,為臺灣人在福建從事教育合作活動創造更多便利。此外,有關部門開放在中國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讓陳經超倍感暖心,「這讓臺灣到中國大陸的研究人員和學者,有了經費支撐和政策照顧,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臺灣教師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的教育行業和重點院校職缺多、升遷機會大、研究經費有保障,與臺灣相比能夠獲得更大的保障和更多機會,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現實感。未來,將會有更多臺灣的教育人才以及年輕學者登陸發展。
獎學金激勵臺生登陸求學
「這個政策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相信會吸引更多的臺灣學生到中國大陸求學、發展。」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臺生許晉銘對《辦法》讚不絕口。近日,《辦法》成為了在中國大陸就學臺生的熱點話題,不僅如此,也增強了許多還尚未登陸的臺灣學子們的信心。
與之前的《臺灣學生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相比,新《辦法》在一、二、三等獎之上增設特等獎,獎勵金額與國家獎學金相同,獲獎總名額從兩千人增至二千九百名,獎勵金額也大幅增加,其中博士生特等獎學金最高,為每生每學年三萬人民幣。
通過《辦法》,臺生們感受到中國大陸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臺生羅鼎鈞說,近年來,到中國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越來越多。他們來自臺灣各階層,獎學金將給同學們生活上予以較大的補助,有利於臺生更專注於學習,爭取更優異成績。
「獎學金給我們很大的補助,但是成績優秀才能申請獎學金,這將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學習。」就讀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二年級臺生彭琳表示,她今後要在學習中更加努力,爭取獲得這份榮耀。
在許晉銘看來,中國大陸為臺生提供的不僅僅是獎學金上的補助,中國大陸對臺生的幫助還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這增強了臺青到中國大陸求學的意願,也有許多臺生在畢業後選擇留在中國大陸就業、創業。
他們帶著鈔票和夢想去廈門
「一往無前虎山行,撥開雲霧見光明。」日前,在兩岸交流三十年臺灣大專院校社團幹部體驗營活動上,來自世新大學新聞系的楊智伃為大家唱起《虎山行》。此次活動中,來自世新大學、銘傳大學等十所臺灣院校的二十餘位社團幹部前往廈門、福州等地,走訪五通客運碼頭、自貿園區、臺商企業、青年創業基地等,親身體驗和感受兩岸交流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尋求未來發展機會。
據悉,去年是兩岸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三十周年。活動主辦方、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陳國軍表示,期盼通過此次文化交流活動,彙集兩岸民間力量,搭建兩岸交流平台,讓更多臺灣青年朋友瞭解中國大陸發展情況,共用發展機遇,進而認同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青年成兩岸交流生力軍
據統計,三十年來,兩岸往來人次累計達一.二三億人次,近百萬臺灣人在中國大陸工作、學習和生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表示,三十年前,兩岸開放探親,打破長期隔絕的狀態。三十載光陰,從最初的有限開放到現在,兩岸往來已成為尋常事。她說:「如今,兩岸交流領域不斷拓展,形式不斷創新,內容日益豐富,這也深深吸引了臺灣年輕人的目光。今天,青年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這也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臺灣大學生計畫在廈創業
來自政治大學的林大為表示,他從小便聽爺爺講回故鄉的故事。「我的爺爺七歲的時候到了臺灣,一直到兩岸開放交流之後才有機會回到家鄉。」林大為說,自此以後,只要有機會,爺爺就會回老家看看。讓林大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爺爺回中國大陸時帶去一臺彩色電視機,「那時候全村只有那一台彩色電視機,大家都覺很新奇,而這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發展十分迅速,兩岸交流開放成果豐碩,我們是享受這些果實的年輕人」。
林大為表示,自己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希望能到中國大陸看看,他自己還有一個創業夢。他打趣的說,自己是帶著鈔票和夢想到廈門的。「我去過中國大陸不少城市,選擇在廈門創業,是因為這裡有種熟悉的感覺,而且往來臺灣方便。」林大為透露,目前他帶著團隊正在廈門走公司註冊的程式,接下來即將有業務要開展。「廈門對於臺青創業有不少扶持的政策,如租金減免、創業專案補貼等,對於初期創業團隊來說很有幫助,我有信心能在中國大陸開創一片天地」。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