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雲林上場 蛻變成智慧綠色的永續城市
善用智慧科技來推動地方永續
文:
陳怡瑄
2022-06-01
農業處代處長蔡耿宇(左)、建設處處長李俊興(右)
雲林縣政府與嘉義大學此次的官學合作計劃,將促進雲林農業、漁業技術升級到另外一個世代,讓雲林在地農業向前邁進永續經營,此園區願景成為「國際化新漁業示範區」。
文.陳怡瑄
雲林縣府由建設處領銜各單位、齊心協力,為智慧農業4.0建立示範性的發展模式,將土地活化的過程,導入科技的應用,創造農地再生與地方創生的最大價值。
建設處─
實現「地盡其利、繁榮地方」
建設處處長李俊興表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相當多元,與嘉義大學合作「海水智慧養殖系統產製計畫」,將導入智慧設施養殖系統,包括自動監控、雲端智慧養殖、計畫性生產與批次生產規畫等,同時引進二級加工與集運設備,讓產品可以獲得最完善的處理流程。為了充分發揮「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的經濟效益,同時配合中央政府的智慧農業4.0計畫「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李處長表示,會以在地產業為發展主軸,台西地區是全台文蛤與牡蠣的主要養殖區之一,虱目魚、白蝦、台灣鯛也相當多,漁業將會是後續發展重點。除了智慧科技,綠色能源也不可或缺,此園區將引進漁電共生、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使台西地區未來能源有更多元綠電發展。
「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為結合智慧養殖、水產加工、行銷六級產業之低碳與循環產業園區,為能符合現行法令規範,經濟部工業局於去年七月核定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計畫,縣府並於去年十二月啟動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計畫,首期優先推動公有土地進行開發示範區,以實現「地盡其利、繁榮地方」政策。
建置嘉義大學工作站,佈置展覽參觀流程,希望能讓水產養殖業者及民眾更了解雲林縣政府對於「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擘劃的藍圖。透過嘉義大學師生與雲林縣政府的投入,以工作站作為地方溝通平台,深入地方民眾與養殖業者,針對利用智慧海水養殖推廣,廣泛進行問卷訪談、意見交流與輔導,協助地方解決現有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並作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未來開發參考,發展地方創生,帶來地方繁榮。
李處長進一步指出,針對台商鮭魚返鄉,縣府對台西整體工業區也有相關規畫及政策,將以引進低汙染產業的台商為主。在台西鄉創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鄉來發展,同時解決傳統漁業競爭力不足、人力老化等問題,共同將台西鄉打造為國際化新漁業示範區、智慧綠色相關產業大本營。
農業處─
經驗數據化 經營科技化
農業處代處長蔡耿宇指出,台西工業區轉變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完整結合綠能與農、漁業,符合未來的產業趨勢,希望透過先進的AI智能監控,注入新的活水,讓科技智慧帶領雲林漁業升級,將「經驗數據化,經營科技化」。
蔡代處長更表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是農、漁業和科技的結合,是趨勢也是促進產業轉型的動力。藉由創新的官、學計畫,雲林縣政府與嘉義大學合作,結合了學校資源和教授們三十年以上的經驗與技術;在農業方面,以溫控及智能調節設備等監測農產品生長狀況。而漁業方面則是透過,引入智慧海水養殖系統、結合系統化設施養殖技術、自動監控系統等技術,並導入高經濟價值魚種;再利用加工、冷鏈技術,創造園區產製銷一條龍產業鏈。導入AI智能技術後,漁民只需藉由App即能遠端監控養殖池,並以較小空間及較少用水量的友善養殖法,提高產量,相較於傳統戶外養殖,平均漁獲量可達數倍以上。
台北蔬果類貨源,大部份來自雲林西螺果菜市場,單就西螺、二崙所出產的葉菜類,就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未來透過「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的計畫導入初級加工、二級加工及冷鏈儲運、物流,加上養殖所生產的水產品,將完整的農漁原料做最完善加工處理,藉由產製銷一條龍的發展方式,實現一地多用,解決現有農漁業發展所遇到的問題。
環保局長張喬維(左)、城鄉發展處處長林長造(右)
城鄉發展處─
翻轉風頭水尾的臨海區
城鄉發展處處長林長造表示,台西區則多為海埔新生地,主要為養殖魚塭。雲林縣政府早先規畫台西區為「台西產業園區」,如今正式定位且命名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
「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於台西工業區佔地約一百公頃,同時也是雲林國土計畫的落實的起始點,以「一心二軸三業」為架構願景,擘畫雲林為友善宜居城市。
林處長特別強調,「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將秉持「因地制宜」的宗旨。倘若「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成功運營,相信周遭的養殖戶也會跟進加入,為雲林西邊臨海其他地區及雲林全域的各項經濟發展計劃帶來「示範效果」。
從雲林的城鄉發展處角度來評估,未來將可針對不同形態的國土,進行更靈活的規劃應用。像是西螺到莿桐發展出「農業物流經濟產業園區」,且雲林的西螺果菜市場是為全台最大批發市場,當農產品生產過剩時,即可以截切、加工、冷鏈、物流等進行適當保存,透過集中專區,確保市場價格平穩。此一成功的經驗,也有機會讓「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借鑒、更早邁向成功。
環保局─智慧綠色的永續城市
台西工業區原先為綜合工業區,本身就會帶來很多污染狀況,如今轉型成為「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對於附近生態及環境保護會有所助益。
近年來全球熱門的碳中和議題與雲林縣的環境息息相關。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碳的儲存及利用勢必結合漁業(藍碳)。這次專案發展的「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緊鄰六輕離島工業區,在六輕離島工業區內含有「廢餘熱」、天然氣接收站的解凍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這些餘熱、能,如果供應給「智慧綠色漁業產業園區」供給漁業育苗養殖場,達到恆溫環境的效果。而且園區本身就是智慧養殖池建構,可以考慮結合風電、太陽能、儲能等綠電系統,減少用電負擔,降低碳排放量,值得未來向示範區外的私人養殖推廣,提升養殖收益。
張局長也提到,以雲林農產加工的污染來看,所排放出來的大多為有機類。可以藉由回收使用,將有機廢水、物,導入厭氧發酵,即可做成綠電循環。
另外,傳統的養殖業池底是使用泥土,只能透過換水或是光合菌來抑制,避免水質汙濁,相對上較不環保。若換成室內養殖池底使用水泥或FRP桶材料,善加運用V型池在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糞便及沉積飼料,從底部的儲存池抽走,再將廢水回收後作過濾淨化處理,即可達到水循環再利用。不僅「一地兩用、地盡其利」,亦可保護環境,藉此減少碳足跡,讓雲林縣跳脫僅僅是農業大縣的框架,蛻變成一座智慧綠色的永續城市。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