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結果:臺灣
搜尋頁面
拜登上位祭出模糊戰略 台灣何去何從?
保護傘破局 台灣如何面對軍事和外交壓力
文:
趙春山
2020-12-01
416期
國際
臺灣
兩岸
經濟
市場
政治
美國
總統
大選
軍事
外交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但「曲終人未散」,拜登雖宣布勝選,川普落敗心有不甘,美國政潮餘波盪漾。
【文﹒趙春山】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在明年一月二十日美國新總統上任前,我們很難期待美國能夠勾勒出一套明晰的外交政策藍圖,尤其是眾所注目的兩岸政策。中美關係牽動台美和兩岸關係,台灣必須審慎應對台美中三邊關係在美國政權交接前後的變化。
美國總統大選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拜登團隊也積極準備入主白宮。(圖/cc0)
一、美國大選前
兩岸不開「第一槍」
美國海軍前副部長克羅普西(Seth Cropsey)在選前九月提出警告,認為十一月三日投票這一週是北京攻台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次總統大選競爭激烈,在決定勝負的重要時刻,美國介入國際衝突的可能性很小。雖然克羅普西的預言經不起事實的檢驗,但外界擔心川普敗選後會展開因獸之鬥,利用他的看守位置在台海製造「驚奇」。例如,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即在選後臨去秋波,宣布台美展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甚至公開聲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對於川普政府送給台灣這一件「遲來的禮物」,蔡英文政府卻之不恭,北京則是氣得跳腳。筆者認為龐培歐這番對台示好的言行,效果就如「船過水無痕」,只是激起了小小的漣漪而已。
首先,這次選舉印證了美國前眾議院議長歐尼爾(Tip O'Neill)說的一句名言,即「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美國選民關切的議題是新冠疫情、經濟和種族紛爭,「中國牌」對於選舉結果,並未起「臨門一腳」的作用。川普和拜登「反中」的立場一致,拜登沒有站在它的對立面,讓川普沒有借題發揮的空間。
其次,北京無意在選前升高它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以避免讓川普為了勝選連任,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法,轉移內部對其抗疫失策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北京對選舉結果不存期待,認為面對川普和拜登,只是「兩害取其輕」的差別,故不願對選舉表態。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八月五日接受《新華社》專訪,談到北京在美國選前的立場時指出,「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與美方共同構建一個協調、合作及穩定的中美關係。」這是龐培歐於七日二十三日發表他的反共「新鐵幕演講」兩週後,中共官方作出的正式回應,也是王毅自中美關係惡化以來說話語氣最軟的一次。目的應是避免激化矛盾,升高衝突。
最後,蔡英文政府在此敏感時刻,對中共維持其一貫不挑釁、不冒進的立場。蔡在美國大選前,曾透過外交部長吳釗燮的公開喊話,表明台灣「不尋求與美全面建交」以及兩岸衝突「不依靠美國干預」的態度,避免對岸誤判。共軍近半年來在台海周邊的武嚇動作頻頻,為防止雙方擦槍走火,台灣國安單位下達指示,將國軍所有戰備規定中的「第一擊」,修訂為「行使自衛反擊」,明確向內外宣告,台灣在兩岸對峙中不開「第一槍」。
二、拜登走「戰略模糊」老路
美國總統大選後,台美中三邊關係的主動權還是握在拜登的手裡。經過這場激烈的選戰,拜登的當務之急是處理疫情和經濟問題,以及彌合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紐約時報》國際新聞編輯葛萊斯東(Rick Gladstone)表示,拜登即將接手的是一個外交事務的「爛攤子」,而美中關係為頭號挑戰。因此,筆者認為拜登不急於處理外交問題,他的兩岸政策至今尚難窺其全貌。但可以確定的是,拜登已把中共定性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他的對中戰略是「提升自身競爭力」,而非「改變中國」。拜登的競選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於今年六月指出,美國「應該少關注怎麼讓中國減速,而多關注如何讓自己跑得更快。」
此外,拜登勝選後即分別與歐亞兩地的盟國領袖通話。拜登不會像川普以「單打獨鬥」的方式面對中共,而是希望結合盟國的力量來共同遏制「中國崛起」。與此同時,拜登希望保留美國在多邊舞台與中共合作的空間。一般認為,拜登政府會逐步恢復與中共的多層次戰略對話,就疫情、氣候變遷、伊朗核協議,以及朝鮮半島等重大國際議題,與中共展開協商。
美國的盟國必然樂見中美關係緩和,因為它們可以不必在這兩個強權之間作出痛苦的選擇。拜登強調「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讓盟國在美國的安全傘下,有與中共進行經貿互動的空間。例如,包含日韓等美國亞太盟友在內的十五個國家,於十一月十五日簽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項區域經貿合作協定是由中共主導,而美國不在其中,削弱了美國於此地區的經濟影響力。
在兩岸政策方面,美國選前曾出現「戰略清晰」、「戰略模糊」的辯論。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與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九月二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聯名發表文章指出,過去四十年來美國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都不願就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出兵護台的問題,作出明確表態;他們認為,這種刻意模糊的舉動,讓中共不敢輕舉妄動,也讓台灣不敢貿然宣布「法理台獨」。但四十年過去了,許多環境因素都發生變化,例如,中共已有能力威脅美國利益及台灣前途,且北京國防支出已是台灣的十五倍之多。因此,他們呼籲美國行政部門應改採「戰略清晰」立場,清楚表明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將作出回應;他們認為此一政策能降低中共因「錯估」而引發台海戰爭的風險。
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贊同「戰略清晰」的說法。前美國國防部官員鄧志強(Abraham Denmark)就指出,結束美國防衛台灣承諾的模糊性,並不符合美國和台灣的利益;他認為兩岸形勢雖令人擔憂,但還相對穩定,就美方看來,軍力平衡的趨勢不是朝正面發展,但尚未存在改變模糊戰略的急迫性。
拜登的立場顯然傾向「戰略模糊」。筆者認為拜登希望維持兩岸「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局面,並反對兩岸任何一方企圖改變這個現狀。美國允許台灣和中共對抗,但台灣不能成為美國的「麻煩製造者」;美國樂見兩岸和解,但不能脫離美國可以掌控的範圍。
三、中共「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安內為先
今年是中共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開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如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所指出,中共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習近平如何應變?從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看,習就像過去毛澤東說的,也準備「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十四五規劃」的目標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共強調要把內需和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保持外國市場和投資者作為經濟增長的第二引擎。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能否建成小康社會,端視能否脫貧。習近平說大陸目前約有四億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模世界最大,因此要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作為重要政策目標。但李克強今年五月底透露,十四億大陸人中有六億人每月收入只有千元人民幣,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有困難,如何能夠支持習所說的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習近平常說中共正經歷「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筆者認為習的應變之道,是先安內再攘外。由於中美關係存在結構性矛盾,因此中美競爭將是一場長期鬥爭,中共不會選擇此時與美國進行軍事攤牌。
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涉及兩岸僅有十五個字,即「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判斷習未來五年的主觀意願是不希望對台動武,但客觀形勢的變化,非主觀意志所能轉移。如果台灣走向「法理台獨」,或是台美建立準外交或準軍事同盟關係,則中共將以《國防法》修訂草案所明定,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以「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的方式,對台使用武力。
在此之前,中共仍會以對台極限施壓來進行「反獨促統」的工作。據《大公報》十一月十五日引述「權威渠道消息」指出,中共正研究制定「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對涉及「台獨」言論囂張及行徑惡劣的人士,及其資金來源等主要支持者,採取嚴厲制裁。
四、台灣「兩大之間難為小」,
應追求自身利益
在美國大選期間,台灣「川粉」熱情支持的程度,躍上了國際媒體版面。川普上台後,給與台灣的外交和軍事支持有目共睹;但川普是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把台灣當成他「反中」的一個籌碼,而對於商人出身的川普而言,籌碼是可以交易的。拜登上台後同樣將站在美國利益的考量,不會改變美國當前「反中親台」的主流民意,但拜登的作法會更穩健、更具可預測性。而台灣必須要從自己的國家利益,找到在美中競合關係中的位置。
筆者認為中美關係緩和對台灣是有利的。「兩大之間難為小」,台灣有可能因中美對抗而遭池魚之殃,故必須走一條符合本身利益的路線。蔡總統在今年國慶演說中強調:「台灣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蔡總統任命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為代表,出席十一月二十日以視訊方式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經濟領袖會議。蔡總統賦與他和代表團兩項任務,一是宣示台灣在防疫願意做出更多貢獻;二是加強台灣與世界各國連結,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以台灣擁有的條件,無緣參與RCEP是令國人感到遺憾的。政府官員聲稱這對台灣影響不大,但有些經濟學者擔心,台灣有遭到「經濟邊緣化」的危機。筆者認為台灣爭取參與區域整合要付出的努力,除了政府廣結善緣外,也必須排除來自對岸的強大阻力。
前總統馬英九在「馬習會」五週年的研討會上致詞指出,期待兩岸都能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為兩岸避戰及謀和,甚至能夠促成「蔡習會」,重啟被關閉的兩岸和平大橋。然而他的說法引來綠營的圍剿。事實上,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就是以創造性模糊,處理兩岸對「一中」內涵的不同詮釋;大家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擱置爭議,共同發展。
然而目前兩岸所處的時空環境,已與九二年會談時不同。兩岸關係就像中美關係一樣,「回不去了」。台灣若要避免成為美國「反中」政策的「棋子」,就必須與對岸建構一個「談判代替對抗」的新共識,而這需要兩岸共同的努力,只有台灣單方面是做不到的。
美國總統大選後,台美中三邊關係的主動權還是握在拜登的手裡。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