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植愛」種子醫師 讓病患找回自信笑容

國際醫療典範獎 義診團隊的愛與希望

傅啟倫 2019-08-05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堅守社工工作超過40年。(攝影/溫偉廷)
 
全人醫療照顧 提供堅強後盾
 
基金會當年由執行長王金英與羅慧夫醫師一手創立,走過三十個年頭,「雖然現在羅慧夫醫師已經不在了,但我們仍然依循著他的精神及宗旨,為更多顱顏患者提供服務。」克服許多國際間的限制,執行長王金英與長庚醫院顱顏團隊走向國際,造訪許多醫療環境及技術落後的國家,看到如越南或蒙古等國的醫療設備,讓執行長大嘆:「那些環境真的讓人看了很心疼,我們除了培訓當地醫師,也捐助像鼻咽鏡等醫療器材,讓患者可以得到最佳的照顧。」

為基金會奉獻付出三十年,問她如何維持熱情並堅持,執行長王金英分享:「我是顱顏團隊第一位社工,當時的長庚醫院創院院長也是整形外科主任的羅慧夫醫師非常支持社工專業,」想幫助唇顎裂病童,除了醫療的力量之外,還需要社工、心理師、語言治療師等一起貢獻專業,因此邀請她加入團隊,羅慧夫醫師非常尊重專業,讓她可以充分運用所學,為唇顎裂家庭提供有力後盾。

深厚的社工專業基礎,執行長王金英幫助許多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疾病患者,讓家屬得到前進的力量。她了解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缺陷的患者與家屬承受許多壓力與異樣眼光,「每次聽到患者的家人說,小孩因為缺陷不敢上學,我就在想該如何幫助他們恢復自信的笑容!」

她說,當家長生下唇顎裂的孩子後,可能因孩子受到嘲笑、受到歧視,心裡很難受,旁人的冷嘲熱諷更讓家長心如刀割,有些人就此將小孩關在家裡,不願走出去,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支持與陪伴,讓家長的壓力和情緒有了出口,整個家庭才有辦法繼續往下走,看到孩子能夠勇敢上學,就是讓執行長王金英多年來堅持致力於基金會服務,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林口長庚外科部部長羅綸洲醫師,培植了國際上多位種子醫師。(攝影/溫偉廷)

讓社工系統導入醫療環境
 
你可能不知道,執行長王金英是第一位將社工專業帶入國際醫療義診的先行者,她的努力,讓國內外顱顏缺損的病童及家屬不只得到醫療上的協助,也得到了心靈、精神與資源上的全方位支持。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一九九八年就開始投入國際醫療義診的工作,執行長王金英將社工專業運用在國際醫療援助的服務領域裡,她分享到,有位越南臺商向她反映,越南當地有許多唇顎裂患者經濟狀況不好,無法接受治療,希望基金會能前去幫忙。就因為這次的起源,基金會就與長庚醫療團隊合作,前往越南進行義診。到現在義診的足跡已遍佈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中國大陸、緬甸、印尼、多明尼加、寮國與蒙古等國家,團隊多選擇開發中的國家,為貧困地區的唇顎裂患者執行免費手術。

羅慧夫基金會就像一座培育中心,它把最適合的醫療技術帶到全世界,此次獲得「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種子散佈力量,執行長王金英希望能扶植更多國家的醫療團隊,對當地的患者來說是最大的福音。

「人家說十年磨一劍,種子培訓計畫二十年才磨一劍。」執行長王金英表示,她經常鼓勵臺灣過去的醫師與當地醫療人員互動,也注重病患及家屬的心理狀態,患者接受唇顎裂修補手術後,外觀改變很大,家人看到這樣的改變都特別有感。醫療團隊的努力,讓當地媒體經常大篇幅報導,對臺灣有了更多的認識,他們都說:「臺灣來的團隊與其他國家很不一樣!」這些患者的感謝,大大提升了臺灣的形象。
 
持續追蹤治療
讓孩童過正常人生活

 
在國際醫療團隊中,一定要提及羅綸洲醫師,他是羅慧夫的得力子弟。羅醫師現職林口長庚外科部部長、顱顏中心主治醫師,他回憶起羅慧夫醫師,直言老師雖然嚴厲,卻很能接受新觀念,對於新的醫療技術都能接受,羅綸洲醫師沿襲傳承,對於新進醫師也肩負培訓責任,並時常至落後國家進行義診。

羅綸洲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同時有唇裂、顎裂患者,會在出生後分階段進行唇裂與顎裂的修補,兩次手術間隔半年,以利傷口的復原;然而,當地的病童都已經超過一般施作手術的年紀,為不耽誤孩童受教育,經過醫師就狀況評估後,認為可行,就在同日內為孩子修補所有的破損缺口。「雖然每次術後病患及家屬都很感謝我們,其實我也很感謝病人,每一次的手術都讓醫師有更多臨床機會,去精進更好的手術方式。」

「我們去義診,不單只是治療當地的唇顎裂病患,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的醫療團隊。」長庚醫院是全球著名的唇顎裂手術中心,也接受國外醫師前來受訓,這些種子醫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帶回當地,讓精湛的顱顏重建手術造福全世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羅綸洲醫師回想起越南的阿強醫師(Dr. John),在十五年前學習唇顎裂手術,卻發現自己罹患肝癌末期,阿強醫師拜託羅綸洲醫師一定要再訓練他的學生,讓越南的唇顎裂手術得以繼續下去。
 
羅綸洲醫師表示,國際義診團隊除了直接幫助這些病人開刀外,最重要的是協助當地建制屬於自己的醫療團隊,畢竟唇顎裂治療不只涉及外科手術,還包括後續的語言治療、牙科診治、心理及社工等。

「二十年前病患大約需要開刀四至六次,現在只要三次就可以完成手術。」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在語言手術部分,發音不標準的病患比例也從過去的三七%,下降至只剩五%,現在術後病患只要定期追蹤,「與一般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已經沒有問題了。」

目前唇顎裂病患已經大大降低,羅綸洲醫師有更多時間領導團隊進行研究計畫,此次獲得「國際醫療典範獎個人獎」他謙虛地說,顱顏中心是一個團隊,以病人為中心,這些年他忙於臨床與學術、行政工作,國際義診他也從不缺席,還進行國際間種子醫師的培訓。讓他一路走下去的動力,是每年收到國內外無數病患孩童的感謝信,他認為,讓孩童可以出門上學,並展露出自信的笑容,是他最快樂的事,他要將唇顎裂團隊治療理念持續推廣在世界不同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