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SHOPLINE創辦人劉煦怡:「跨境電商市場,正是時候!」

電商熱潮 如何走近藍海?

陳彥竹 2020-04-01

【文/圖.陳彥竹】

網際網路崛起多年,從通訊便利發展上,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可觀之新世代的快速、普遍性轉換,然而隨之衍伸的商機及其可觀,輕指一按,你買的商品,可能比你還早回到你家,隨時隨地都有交易產生……,想開店海外,如今已是彈指之間的事。

「我們公司已經換第五位置了!」與SHOPLINE行銷經理聊天的過程,知悉公司快速擴張的發展狀況,從三人公司,在短短七年內,已經有兩百五十名員工,在在說明了電商市場的蓬勃。

 

SHOPLINE兩位共同創辦人,不只帶領團隊成長,更帶領電商邁向更大的藍海市場。

跨境電商  要跨哪去?

「臺灣電商發展相當成熟,但是說到跨境,最大的痛點,是看到趨勢,卻不知道如何執行。」SHOPLINE創辦人劉煦怡點出與電商商家接觸後,所發現的問題,不僅僅是對當地文化與習慣的瞭解,金流與物流的操作模式也需要重新學習,因此,即便跨境電商一詞已經不是新鮮事,卻也不普及。

新南向政策一出,也讓東南亞國家再度映入眼簾,然而東南亞所涵蓋的國家,並非是單一市場,種族、語言與文化的複雜,選擇一個國家踏入,是首要之事。劉煦怡說到,以東南亞發展程度較高的新加坡來看,人力成本偏高,規模局限,而成長力驚人的印尼市場,雖指日可待,但就臺灣慣用語來說,困難度偏高,分散的地理型態,也讓物流受到極高挑戰,而一樣擁有印尼般的人口紅利及語言相通的國家,目前最推薦以馬來西亞作為跨境起點。

當地政策也成助力
放寬、免稅通通來


馬來西亞總人口數有三千兩百萬人,其中最具消費能力的青壯年人口占比近七○%,除此之外,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例占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以上,龐大的潛力消費受眾認識臺灣文化和產品,同時相比於臺灣電商逐年遞減的年增長率,馬來西亞電商規模,以平均每年二○%的速度持續增加中,預計在未來十年內超過臺灣電商市場銷量。

馬來西亞政府根據其「國家電子商務策略路線圖」提出在二○二○年之前,要讓電子商務成雙倍成長,並貢獻高達二一一億元馬幣GDP(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願景。具體優惠措施諸如五百馬幣(折合臺幣約三千八百元)以下免稅的關稅優惠,更進一步放寬 B2C(企業透過網路銷售產品或服務給個人消費者) 進口品項項目限制。

還有一點你不能不知道的是,就連阿里巴巴也將馬來西亞作為集團全球電商市場布局,跨出大陸後的第一站,宣布直接與馬來西亞政府戰略合作,參與當地政府提出的「數位自由貿易區」構想計畫,要將吉隆坡國際機場打造成國際物流樞紐,提供物流、倉儲及通關的一條龍服務。將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電商交通樞紐,可望帶動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跨境電商。

 

SHOPLINE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劉煦怡(左)、SHOPLIN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浩昌。

抓準產品趨勢  接地氣需求

劉煦怡表示,美妝時尚產業向來是各市場最受歡迎、最有機會,同時也是競爭最大的品項。根據蝦皮購物統計,去年美妝時尚品類訂單量較二○一七全年平均增幅了約二五○%,另外,臺馬兩地商品尺碼、流行潮流接近,臺灣店家既有商品適當選品後,便可賣至馬來西亞,不存在西方人不合東方人服飾尺寸的問題。

而對比臺灣社會出生率直落、人口老化現象,馬來西亞正值人口紅利時期,半數人口都是千禧世代,母嬰產品成長率皆超過四○%,適合臺灣高品質母嬰電商,尋找市場利基點深入發展。

面對極具潛力的市場缺口,店家仍要注意馬來西亞當地的宗教信仰與風俗民情。舉例來說,馬來西亞為回教國家,穆斯林人口迅速成長,清真食品商機可期,品牌電商應積極掌握「清真認證」,深耕在地市場 ;另外,馬來西亞當地的慢活風俗民情,驅使當地人在工作之餘,仍喜愛享受生活,有更多時間願意給自己最好的,諸如此類的在地文化特色,都是品牌電商跨境銷售至馬來西亞時,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要素。

即便電商門檻低,但是無論在何處扎根,都需要做足當地的環境功課、市場缺口,才能真正踏入電商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