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災難面前請選擇誠實與善

保有良善 共體時艱 災難才會過去

邱歌 2020-03-09

【文/圖·邱歌】

網傳武漢抗疫物資分配亂象,又一次讓大陸紅十字會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紅十字會從早先人們扶危濟困的救星,變成現在眾人質疑的對象,是其公共信用資本受到質疑。醫院和紅十字會,一個走的是市場調節的道路,另一個是政府控制的道路,卻殊途同歸,都面臨著信用資本匱乏的窘況,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公共信用資本受傷很容易

例如早期趨利的醫改政策,莆田瘋狂的市場化進攻,使公立醫院公共信用資本喪失。二○○八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導致大陸人去歐洲、澳洲或臺灣去買奶粉,致使奶粉業信用資本受創。大陸紅十字會的信用資本,因郭美美深受影響。

醫療行業公共信用資本也是如此,醫院院長本應是社會活動家,卻變成了企業家,醫院成了賺錢之地。當救死扶傷的醫院以賺錢為目的時,大陸傳統美德的「仁心」與「仁術」就不見了。

醫院一旦淪為贏利創收的店肆,就讓醫學倫理變成經濟學倫理,「一切對病人有利」就變成了「一切為經濟利益有利」,醫生成了商人,病人成了消費者。後果是,這個行業的公共信用資本受到損害,醫生的尊嚴受到損害,病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十天就建好的火神山醫院。

公共信用資本重建面臨挑戰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提倡尊重市場的自發調節的規律,列寧和史達林則主張政府計畫統籌,但是唯有兩者相容,才能走出一條生路。不可不認,醫院市場化經營確實在大陸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也應看到,醫院諸多方面仍存在經濟學中「市場失靈」的現象──市場調節下醫院的服務,難如人所願。

人是群居的動物,人們尊敬你,是看你是否愛大家?是否幫助大家?是否無私的幫助大家?是否幫助最困難的人?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的優勢,在美國,有教會,有私人慈善基金,你做的不好,有的是人代替你。二○○五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美國當地政府也做得一塌糊塗,若非民間機構及時支援,情況幾乎不可收拾。

因此,公共信用資本的積累,既要市場調節,又要政府干預。單靠市場調節不行,還要政府搭把手,不讓醫護人員流血又流淚。在災難面前,如果政府調節效率不高,人們可以依著自己的良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度時艱。

要善良 不喪失對人的愛

弘一法師的傳記記載了一件事,他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在他的遺體裝龕時,必須在龕的腳底各墊上一個裝上水的碗,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這個細節,體現了弘一法師對生命憐憫與敬畏之心,為大愛之心。

幸福,在於對靈魂的尊重;靈魂,是你教養、素養;教養、素養中的核心是「善」「愛」;要善良,不能喪失對人的愛。「無信不立」「擇其善而從之」,如果強調利己發財,狼性──凶、殘、暴、狠,那麼,在社會利他的各行各業中,在面臨災難時,人們選擇的就可能不是誠實、善良和愛心,正如孟子所言,無異於禽獸。

康德說過,一個人的缺點,來自於他的時代,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災難面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美德與偉大。中世紀,歐洲爆發了黑死病,不到一年,歐洲人口銳減一半,奇怪的是英倫半島的北部卻倖免於難,原因是亞姆村在牧師威廉帶領下,把「善良傳遞下去」,當村裡有人感染了黑死病,勸其留下,而不是選擇逃離,最終衍生更多更大的災難。

災難是試金石,多難能否興邦,在於深陷每一次苦難之中,人民能否成長,共克時艱。如果面對災難,選擇不顧一切我行我素的「裸奔」,那麼災難就永遠成為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