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頁面
- 搜尋結果:反送中
搜尋頁面
兩岸的「三四五」政治攻防
香港「反送中」沒有共識
林定芃
2019-07-19
若就兩岸的政治論述而言,臺灣的「四個必須」是指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關鍵基礎,包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以及「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
至於「三道防護網」係指為了守護臺灣安全而在兩岸交流建立的「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防護網」,以及「兩岸互動民主防護網」。從政府政策操作的觀點,這三道防護網確實都與近期兩岸關係發展中,其各項重要爭議的議題或事件有關,包括非洲豬瘟、假新聞的外力介入、華為案引爆的資通安全等,並希望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
大陸的兩岸政治做法
二○一九年,由中共中央總書記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時,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發表對臺灣的五點措施,又稱為「習五點」或「習五條」。其內容主要是針對臺灣問題,重申「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大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並延伸鄧小平在一九八三年提出的「鄧六條」,提出的「探索『兩制』臺灣方案」,更進一步公開批評「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其中,鄧六條是指一、臺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二、在國際上代表大陸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三、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四、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五、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臺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臺灣把大陸吃掉;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
二○一九年三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提及對臺「新四通」,主要目的是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要對臺灣民眾一視同仁,就像對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民眾。」這是繼二○一九年一月發表對臺「習五點」後,對臺政策重要宣示。
而其所謂的對臺「新四通」是指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並努力把福建構建成臺灣民眾暨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另外,兩岸要加強交流合作,擴大文化交流,增進臺灣民眾對民族對國家的政治和感情,造福臺灣民眾。這也是二○一八年,大陸推出三十一條對臺措施之後,福建據此再推出「六十六條實施意見」,主要目的就是要落實二○一九年的「新四通」政策內容,並以兩岸統一為主要的目標。
大陸:兩岸統一、一中原則
在臺海走向和平穩定的過程中,大陸一再強調,一中原則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秉持一中原則,臺灣民眾就能受益,背離一中,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臺灣民眾切身利益,且兩岸統一是歷史大事,臺獨是歷史逆流,大陸絕不會為各種形式的臺獨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另外,在海峽兩岸分隔已屆七十年中(一九四九至二○一九),大陸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並實現完全統一的大業,則必須先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進而四通,因為唯有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才有統一的機會,而且大陸統一是歷史大業,也是趨勢,更是不可逆的事實。
臺灣:兩岸統一由雙邊人民決定
一般而言,大陸在大一統的思維下,基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兩岸同屬一個大陸的法理,不是任何人或任何勢力團體所能改變的事實,兩岸和平發展更是任何人無法阻擋。
唯兩岸分治七十年,政府政策及人民生活模式各有不同,因此,大陸的統一必須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而非一廂情願的做法,唯有兩岸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統一才具有意義。
因為大陸提出習五點或習五條時,臺灣對於習五條的回應則是「拒絕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顯然兩岸的政治落差極大,亦即兩岸統一必須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這才是上策。
綜合前述,若就兩岸的政策論述,則兩岸領導人各有觀點,也各有其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思考邏輯,然而,若就兩岸長期和平發展的觀點,兩岸意見的分歧,必須適時適當適地的解決,唯如何解決,仍有待兩岸領導人的智慧判斷,以及兩岸人民進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