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臺灣版麻雀變鳳凰 等著叫好叫座

殭屍企業也有春天

金麗萍 2019-07-02

五月二十八日,一家家公司治理表現優異的企業循序上台領獎,從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手中,抱回努力多時而得的獎座。

在臺灣,類似的獎項愈來愈多;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可以享受掌聲、不再寂寞。

再者,政府為幫投資大眾挑好股,更精研推出相關指數:證交所的「臺灣五十」,「高薪一百」,櫃買中心也不遑多讓,「富櫃五十」、「富櫃兩百」相繼而出,這些模範生,成為臺灣產業重要的基石。

 

台經院產發處處長周霞麗執行「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親訪企業超過百家。

問題愈多 爆發力愈大

只是,在這一群好公司之外,臺灣產業還有多少想像空間?協助企業由負轉正的力量,還有多大的著力空間?也許出人意表的爆發力,並不在穩定成長的乖乖牌身上,而是來自於資本市場上、動也不動的殭屍企業,它們一旦復活,由黑翻紅,所呈現的是倍數成長。
 
這些殭屍企業,不少具有一定的事業基底,只是失去動能,換個角度來看,問題愈多,不正也是機會愈大?一旦順利度過轉型陣痛,誰知它們不是下一個儒鴻、國巨呢?
 
在臺灣資本市場,殭屍企業的比率正逐年提升。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發展處處長周霞麗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殭屍企業家數占臺灣上市櫃及興櫃企業家數的比率,自二○○八年的百分之三.三四,到了二○一四年,成長至百分之四.○六。

修剪企業 去蕪存菁

最近,百年老店大同集團旗下五家企業大同、華映、綠能、尚志、福華等,爆發一連串的經營事件,更突顯殭屍企業、淨值偏低的嚴重性。於是,顧立雄準備大施鐵腕、整頓股市,並以每股淨值低於三元的「雞蛋水餃股」開刀,表示:「不改善就下市」。

接著,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上市櫃企業,也成為關注焦點。以今年六月十一日的大盤走勢而言,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上市櫃公司有五百十八家。據周霞麗分析,這些企業分佈於電子零組件、光電業、電腦週邊、半導體、紡織以及電機機械等產業,主要是面臨產業本身的景氣循環,同時,在大環境中正承受中美貿易大戰的衝擊。這時,產業轉型創新更顯急迫。

正因如此,周霞麗負責執行國發會規模達新臺幣一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因為,除了果斷決策,讓企業下市、出場外,尤其需要一道精準、犀利的政策工具,展現公權力的支持,並在企業轉型、修剪的過程中,成為一股穩定的力量。周霞麗說明,「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不走補助路線,以參與投資作出承諾,一旦選定投資標的,以持有五年為原則。

家族傳承 逼上火線

家族企業傳承,也被逼上轉型火線。周霞麗強調,臺灣的家族企業有近六成面臨接班問題。只是,問題所帶來的是機會,據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表示,二○一八年臺灣發生數起併購案,引資方均為家族企業,投資人則包含策略性投資人及私募基金,其中,尤以國外私募基金表現最為活躍。
 
中小企業更是非動不可。周霞麗指出,臺灣一百四十多萬家的中小企業中,成立超過二十年以上者,有三十六萬家。這三十六萬家企業,經過時代淬鍊,是臺灣重要的產業資產,但也可能存在不合時宜的包袱,以至於前進的腳步不再輕盈,此刻,需要的是重新整理、去蕪存菁。
 
以新創事業所帶動的創新動能,會是上市櫃企業轉型不可或缺的養份嗎?最近,科技部長陳良基頻頻與私募併購對接,對於外界好奇的眼光,陳良基解釋說明,併購對新創事業而言,是一良性務實的出場機制。據陳良基表示,在創業風氣鼎盛的美國矽谷,一千家新創公司中,就有九百多家透過併購方式出場,最後真正走上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比例極低,嚴格說來,僅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新創企業,最後是經過購併、重組,一步步走向規模化。

開出引道
讓新創轉進車陣


只是,新創事業為什麼要接受併購?日前,街口併購愛評網一事,在網路圈鬧得沸沸揚揚;在新創事業併購的過程中,原有的創業夢想、事業的長期發展、資金的困窘……,在創業者心裡交織成複雜的思緒,也成為決策障礙。

此際,缺乏轉型動能的殭屍企業、股價淨值比過低的上市櫃公司,正面臨內外交戰,再加上家族的接班難題,可以如何讓帶著創新動能的新創事業順利參與其中?這時,恐怕需要各界開出更多引道,幫助新創事業在面對川流不息的既有商業體系時,得以順勢轉進車陣中。

 

新創事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以併購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