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臺南登革熱防治逆轉勝的故事

從兩萬到零

陳錦生 2019-06-12


前台南市長賴清德(右二)陪同當時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左一)參觀「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陳錦生教授(右一)在旁解說。
 
市政府在七月病例超過五十例時,趕緊成立指揮中心,眼看疫情壓不下來,九月初,由賴清德市長邀請前疾管署長蘇益仁教授為登革熱防疫總顧問,另亦聘請金傳春(流病)、陳錦生(病媒)、黃基森(噴藥)、柯乃熒(護理)、莊坤達(資訊)等教授擔任指揮中心顧問。十月份疫情終於回穩,至十二月底確定無新病例。總共染病者二二七六一人,死亡者一一二人(疾病管制署資料)。為歷年來臺灣登革熱熱流行罹病人數和死亡人數的最高紀錄。

臺南市過去的登革熱只有二○○七年曾有超過一千個以上的病例的流行,其他各年均是散發式的流行。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流行,一開始經費、設備、人員和經驗都不夠,也沒有料到會一發不可收拾。所幸,市府團隊及時調整步伐,很快將疫情控制下來。接著三年,病例急遽下降幾乎達到零病例。難怪旅美的St. Louis大學醫學院朱真一教授特別寫文章說:「世界衛生組織不肯講,這裡特別寫出,今年臺灣防範登革熱是世界模範」。

筆者有幸,以學者身分參與這次的登革熱防治戰役,親身見證這場有如棒球比賽,九局下半逆轉勝的艱苦戰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可歸納下列幾點:
 
一、科學防疫
 
二○一五年,在人力、經驗、經費皆不足情況下,指揮中心成立了顧問團隊,以「科學防疫」為主軸,大量採購NS1快篩試劑提供診所快速確定病例;同時公開所有流行病數據供學術界使用,其中成大莊坤達教授帶領學生,設計「登革熱即時資訊」動態圖表,逐日更新,發布於「用數據看台灣」網站,使得許多學者可以在網路上使用第一手資料,整合成為動態資料。此外並開發蚊蟲孳生源回報系統App,隨時更新防疫資料庫,利用GIS系統分析尋找病例數集中熱點、隱性孳生源,即時進行化學防治及孳生源清除,使指揮中心可以做最佳之判斷。這是臺灣首次使用大數據防治登革熱成功的例子。
 
二、團隊合作
 
在賴清德市長領導下,執行秘書陳美伶率市府各局處全力總動員,每周一、三、五均由市長親自主持防治會報,各單位首長及各區里長幾乎都出席,民間的醫師公會、學術單位亦積極參與。防疫視同作戰,市府一切以防疫優先,跨局處合作的團隊,在強有力的領導之下,各司其職,形成一個士氣高昂的氛圍。防疫期間,筆者多次參與衛生局的蚊媒密度監測工作,看到林聖哲局長、蔡玲珊科長等主管及同仁忍辱負重,不眠不休,毫無怨言地加班,這是筆者參與其他縣市登革熱防治未曾見過的現象。
 
三、有效保全
 
登革熱流行結束後,筆者曾向市長建議應成立專責單位,平常監視病媒蚊密度和境外移入病例,研發新的防治技術以防範未然,並可協助技術人員訓練及衛教宣導。終於在市長努力之下於二○一六年四月二十日成立「台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賴市長並向當時的張善政院長爭取成立的「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也在兩天後正式在臺南及高雄揭牌成立。這兩個單位即時運作,很快地協助台南建立登革熱病媒蚊的基本資料,使得二○一六年臺南只有兩個本土病例發生,二○一七年零病例。從兩萬到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登革熱是由人、蚊子和病毒三者之間相互傳播,只要切斷任何一環,即可有效防治。由於目前尚未有可靠的疫苗,也無法限制人員的流動,只有加強港口檢疫,將病毒阻絕境外;或嚴格控制病媒蚊的孳生,使得病毒無法傳染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臺南市在二○一五年之後,已建立了一套登革熱防治的SOP,這套方法也吸引鄰近國家前來取經和尋求合作。這是一個突發事件,緊急應變成功的案例,也是如朱真一教授所說的:「臺灣防範登革熱是世界模範」。

(作者:長榮大學名譽教授,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