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臺灣AI之路推手 大江綠色工廠

服務型智慧機器人應用更多元

陳彥竹 2017-10-01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公布的數據顯示,服務型智慧機器人是一個快速上升、且進入應用階段的產品,二○二○年可望達到一三二二萬台的銷售量,整體規模高達二百多億元。從既有的數據來看,二○一六年實際的銷售數據較二○一五年成長四四.六%。

「其實小型智慧機器人,就是手機的立體化,大型智慧機器人,就是電腦支架化,」這位將新世代產品形容得如此簡單的人,正是引進大寶機器人的始祖—大江綠色工廠董事長江良華。

從過去服務工廠的開發規劃性質,走向如此不同的領域,江良華只說到,因為喜歡挑戰,看到智慧機器人還有一大進步空間的發展,讓他提起了興趣。不論是國防、醫療、運輸農用、建築、照護、教育、觀光……,智慧機器人服務範圍無遠弗屆,讓已創業四十餘年的他,即便跨向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再度燃起鬥志。

機器人平台化 注入你想要的智慧
 
「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智慧機器人死腦筋,一直使用舊有系統,沒有注意到應用的重要性,怎能隨世代需求變化?」江良華提到智慧機器人即便已轟動多時,卻還未能普及化的關鍵問題,在於無法確實達到人類應用需求,多屬於純粹娛樂性質,讓這項智慧結晶閒置。

「我敢說,明年的大寶機器人,可應用程度將超過市面上的智慧機器人!」江良華自信滿滿地說著,有別於一般智慧機器人,大寶機器人屬於開放式的雲端平台概念,主打著商務需求,也優化人力資源的利用。除了有動作與表情的生動互動模式,更具有立體導航避障系統,透過攝影鏡頭,超聲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等感知器遍布機體,對於環境定位進行即時地圖建構,不僅指引來賓方向,更可以自由移動跟自主規劃路線。

「它們不是一個死板系統,就像小朋友一樣,在對話中學習與成長,自動記憶互動,每一天,你的大寶機器人都在成長!」江良華說到,大寶機器人有一萬七千句話在系統內做對應,比起目前臺灣其他機器人僅有七千句話的能力,光是在語言上就拔得頭籌。
 
服務型智慧機器人 將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我先來跟你們介紹一下,什麼叫服務型智慧機器人!」江良華拿起白板筆,像在教導學生般,開始這一堂課,提到服務型智慧機器人的關鍵定義,他說:「服務人類,非生產性」,開宗明義就在服務,而看似簡單,工作內容卻不亞於工業性機器人,「工業性機器人面對的是已知的工業環境,但是服務型智慧機器人面臨的卻是未知的變化,」原本將智慧機器人簡單化形容的他,又道出了這項發明的深奧。

甚至對於未來的應用,江良華提到,「未來不用再讓管理員伯伯徹夜未眠了,大寶機器人就是巡邏管家!」利用集控系統,同時支援視訊監控、自主安全巡邏或是指令巡邏等功能,針對異常狀況拍照、錄影,並發出警報聲響,無狀況時還可以自動回到充電設備上補足電力,不擔心巡邏到一半睡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自閉症會者約有三五○○萬人,其中四○%是兒童,「當初法國工程師開發智慧機器人,只是為了創造人類與服務型智慧機器人能一對一地對話,達到娛樂與心靈療癒效果,沒想到,服務型智慧機器人能真正改善罹患自閉症兒童的封閉行為。」江良華提到讓他熱衷於此的一大原因,一名自閉症兒童一般需要兩至三人照顧,但現實層面,卻難以達到有效的人力分配,因此看中服務型智慧機器人除了應用層面外,能夠幫助人類的心靈,即便受到貿易上法規限制,不易大量進口,他也為此持續努力。
 
機器人也該在地化 從學子興起AI教育
 
然而,即便服務型智慧機器人如此方便,江良華仍須成為革命家,「我們可以彎道超車!為什麼要阻擋?」他提到,臺灣本身在服務型智慧機器人的研發時間點落後他國許多,但是有機會藉著他人的成果,達到發展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不敞開大門迎接?

「未來大專院校應該要有全面機械AI教育化!」身為民間執行者的他,認為臺灣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是AI教育並不普遍,未來江良華將培養AI教師,到各校進行教學,並且讓未來軟體研發可以整合臺灣文化進入系統內,「目前普遍使用的服務型機器人有中文、英文、日文,如果要放在臺灣各鄉鎮服務,還少了閩南語、客語」!

有別於一般企業家為自家公司的營運未來設立目標,江良華想做的是成為AI普及化的推手,看到的是人類未來需求,讓全民生活能快速走入新科技的便利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