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頁面
- 搜尋結果:385期
搜尋頁面
企業創新已是國安問題
新創接地氣 老樹開新枝
姜統掌
2018-05-01
一家公司賺錢與否,我們可以說是個案;但論及創新不足致使整體經濟前景停滯,勞工大量失業無薪假,恐怕已是國安問題。
然而,代表臺灣經濟的核心公司,你會想到台積電、鴻海還是大立光?實際上,過往臺灣企業掌握國際大環境的機會之窗,並且充分發揮自身競爭的優越條件,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經濟成就,中小企業功不可沒。
時至今日,單純的低價搶單或低廉勞動力,已無法成為競爭優勢,行行業業均認為創新乃是產業競爭中的致勝利器,也是企業生存的法門。而堪稱臺灣特色企業型態的中小企業,家數達一百四十萬多家,占整體企業家數九七‧七三%,就業人數逾八百八十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七八‧一九%,以前中小企業實為我國吸納就業與安定經濟的重要基石。未來中小企業能否持續引領臺灣經濟,已成為各界著力的焦點。
惟僅以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一兆九千九百八十億元,其中用於協助中小企業創新研發預算僅五‧八五億元,相較新南向的逾七十二億,國內百萬中小企業所受關注比重令人難理解。
職司引領中小企業發展和輔導工作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吳明機,認為臺灣主要面臨研發投入不足、資金缺乏、生產力較低等問題,因此他上任後,便規劃透過數位、循環、體驗經濟三項驅動力,冀望為中小企業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
個案狀況不同 千名輔導員出列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中小企業的問題」,谷歌會回答千百萬不同內容,倘若在實務上,中小企業的發展瓶頸更是千奇百怪,如營運好或不好都會碰到的資金及融資困難,以中小企業的先天條件與自身信用問題,金融行業對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和利率原本便比不上大型企業,國家沒有專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導致中小企業貸款困難。惶論要通過直接金融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方式,踏足上市上櫃融資更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非一般人所能。
其他如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一套規範管理制度。經營者追求短期效益或利潤最大化,忽略了長期發展及長遠利益。其他如規模小實力弱,人才缺乏加之家族企業文化觀念上的障礙,使發展品牌和企業生存間變成競合的關係,從而自願做代工生產製造,不重視自有品牌。又如設備老化、生產工藝落後,再加上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差、科技含量低及市場競爭力不佳等等困境。
為此,針對整體性缺錢課題,中小企業處持續加強信保機制,以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根據經濟部資料,信保基金已協助超過三十九萬家企業,向金融機構取得逾十六兆元融資。針對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所需資金,包括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案貸款、企業小頭家貸款等。透過金融機構廣設融資服務窗口,協助中小企業取得各項專案貸款。
吳明機認為諮詢輔導機制可以廣為利用,在中小企業處官方及相關網站公布「榮譽指導員」制度,目前約有一千位左右。入圍者需經過審核,大部分是企業主,類似企業志工。中小企業總會、中小企業協會(地方)以及青創總會,推「青創楷模」,利用三大體系協助推動政令、新的知識或者是申請資訊、經營管理、財務融通等。
創新或新創 研發作突破擴大點
談到創新,一般是指企業內的研究發展的比例,在一百四十萬家內估計只有百分之一至二的公司在做研究發展,所以約有二至三萬家,在這之中每年都有不錯的公司出現,雖然家數每年都有在成長,但真正有在做研究發展的公司畢竟還是少數,這就是中小企業處為什麼要推動SBIR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在協助新創企業方面,吳明機以「國際創育加速器」、「技術創業放大器」、「在地產業創生機構」三面向推動國內創育機構轉型,協助創意及技術商業化,並建立新創採購機制,提供新創市場試煉機會,鼓勵民間投資創育產業,加速新創進入市場及驅動產業發展,完善臺灣整體創業環境。
中小企業處針對既有企業提供補助,依不同產業特性(製造業/服務業)與成長模式(技術淬鍊/生態共創),透過中央政策與地方資源連結,以主題引導方式例如5+2產業,達到產業積極轉型之目標。吳明機強調由於資金跟創新能力常常劃上等號,為此SBIR,通常是廠商提一個研究案子,中小企業處提供補助,其創新型計畫針對既有企業依不同產業特性,主題引導提供補助協助。
輔導也創新
中小企業獨享的創業型SBIR
另一個比較革命性的做法,稱為「創業型SBIR」,這是給新創五年以下的公司來申請,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關是「創意海選」給六十萬,不需要核銷,也不用寫計畫書,只要提創意,使有得到獎的機會,經過六個月觀察,不適合的便淘汰,適合的便輔導新創團隊寫計畫書;進入到第二階段,給二百萬;第三階段則拿到創投投資或是具體訂單後,再寫計畫書,會給三百萬。吳明機表示,過程中提供資源或輔導,是去年開始做的,引起很大迴響,「本來去年是試行階段,結果有一千二百八十九個團隊來申請,選出六十個團隊,第二階段從今年開始,未來每年都有海選的推出」。
吳明機推動新一代SBIR方案─創業型SBIR,乃是聚焦獎助新創企業,建構「一條龍」階段獎補助,以簡報說明創意構想,簡化核銷,協助新創業者在創業早階加速創意轉成創新。將政府的補助款變成用獎金,是一個大突破,第二階段預計選出有亮點有潛力的二十案,它們能夠提出營運計畫書,通過審查到第二階段,這之中如果拿到創投投資或是具體訂單,第三階段預計為第一階段的一成,至少六個名額。
眾人拾柴火焰高 引領獨角獸出場
SBIR計畫自一九九九年執行以來,截至二○一七年底為止,已受理國內中小企業廠商提出二萬二千九百四十二件的創新研究計畫申請(包括地方型SBIR及創業海選計畫),並已陸續核定通過一萬一千零二十二件,政府投入經費逾一百四十二億元,帶動中小企業相對投入研發經費逾二百六十四億元,是政府補助款近二倍,投入研究人力亦逾五萬六千人。
吳明機表示,傳統SBIR的效益,是跑了二十年,創業型剛開始還沒辦法看到具體效益,但申請的團隊很踴躍,看到創業熱潮,是值得政府再去爭取資源去做這件事。「比如說民間也想找創業團隊,如果四處去找,不如來當我們評審,因為一場要三個評審,一個評審要看近二百場,至少可以從中找出幾家好的公司,過關率不到五%,比高考還難,特別是限制公司年齡,不是限制創業人的年齡」。
他調補助SBIR可以再增加,對於未來類似天使創投加入樂觀其成。看過許許多多創業者,吳明機建議創業者更為堅持、隨時保持彈性,因為大多數創業成功的案例,很難一次成功或一次到位。
余宛如推動法規更新 建構新生態系
近幾年,因為數位化的興起,中小企業與過去相較,面臨不同的環境。這不禁要打破過去的利益結構,也需要改變過去以製造業思維的做法,才能徹底的改造中小企業的新興生態系,而其中,立法部門責無旁貸,過去兩年,立法委員余宛如更針對人才、資金、法規、國際連結等方向做努力。
在人才面,面對全球競才,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三讀。自二○○五年開始,國外淨需求的部分不斷下降,顯見臺灣正在被世界邊緣化。面對數位化與產業轉型、新創產業需要混血團隊,積極與國際接軌,有利於吸引投資與擴張市場,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顯現出國際化人才對臺灣、對新世代的重要性。
因此面對國內少子化、高齡化、人才外流與產業創新轉型等需求,政府應該提出全面、具戰略性的人口政策,積極創造吸引國際人才來臺的環境。因此余宛如在立法院率先推動改善不利外籍人士留臺的惡法,促成臺灣第一步對外籍人才招手的相關法案。其次,為改善投資動能不足,更力促「產業創新條例」三讀、祭出天使投資獎勵。
因應全球數位經濟的變遷,讓過去只為傳統產業量身訂做的產創條例,加入網路、科技、電商等新創產業思維特別是現在許多想創業的年輕人面臨苦無創業資金的難題,在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在上會期順利三讀通過。天使投資獎勵條例更是為新創環境、打了一支強心劑。
倡「企業公平交易條例」 引經濟「現金流」
國內中小企業的占比高達九七%,卻一直有貨款遭遲延支付的問題,最長拖欠九個月,導致財務週轉失靈,對臺灣經濟扯後腿,讓新創、青年創業易生難養。日前余宛如提案制定專法《企業公平交易條例》,參考歐盟立法經驗,規範任何交易的貨款一般應在三十天內支付,最常不可超過六十天,讓中小企業、新創、青創的現金流正常化。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都已立專法進行交易規範,貨款必須在三十或六十天內支付,保護該國的中小企業財務週轉,實施至今並未出現副作用。而《企業公平交易條例》的立法,使中小企業對大企業、公部門、中小企業之間,免於事後追究。並希望公部門帶頭做起,針對現有的採購法源《政府採購法》、《會計法》,也希望一起做法規調適。
青年新創的興起,讓社會看見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舊有的法規不僅跟不上時代、也限制了創新的發展,讓年輕人備感挫折。如今雖然感受到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新創、也積極與立法院合作推動法規更新,但除了新創所需的新生態系外,也讓各界看見過去環境對中小企業的不友善,待立法改善後,期盼能帶給新創生態新希望、新開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