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美中日韓混戰誰受益?

全球煙硝味四起

葉怡君 2019-09-09

香港「反送中」事件越演越烈,大陸不但面臨內憂,更要應付外患,美中貿易戰還沒結束,日韓雙方煙硝味四起,似有與美中貿易互別苗頭的味道,美國、大陸及日本做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上位者的所有決策動見觀瞻,牽扯著全球經濟脈動。美中貿易早已成為長期抗戰,雙方無解的戰爭,造成全球經濟下滑,股市劇烈動盪,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如今日韓兩國,在新仇加上舊恨下另闢戰場,全球籠罩在四國混戰下,對經濟又將造成多大傷害?

日韓貿易成因不同
韓國經濟雪上加霜


台經院企業發展研究及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美中貿易戰與日韓貿易戰的成因大不相同,美國對大陸加徵關稅,全因長期以來,美國對大陸存在著大幅度的「貿易逆差」;不過,反觀日本對韓國則為「貿易順差」,因此,日本並非解決赤字問題才向韓國宣戰,而是希望雙方透過貿易手段,解決政治爭端,預估日韓貿易不會像美中貿易一樣成為長期抗戰。

八月二十八日,日本將韓國從出口貿易優惠待遇的「白色名單」上剔除,使得韓國自日本進口的半導體原料,審核時間拉長,對此,韓國也予以反擊,也將日本從信任夥伴的「白名單」中除名。

即便雙方你來我往,互不退讓,但日本握有絕大比重的半導體原料,對以半導體出口為主的韓國造成重大傷害。事實上,半導體一直以來都是韓國的重點產業,在智慧手機及物聯網的帶動下,近十年成長四‧二倍,占出口總額的二十%。

受美中貿易影響,二○一八年下半年韓國半導體出口急遽衰退,年減三十%,韓國政府更於一九年七月,更將經濟成長預測自去年十二月的二.六到二.七%,下調至二.四到二.五%,創下七年來最低表現,日本此舉,無疑讓沒有談判籌碼的韓國更加雪上加霜。

 

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明德。(圖/孫明德提供)

臺灣難從日韓貿易中受惠

掐住韓國咽喉,日本對半導體的三項關鍵原料包含「光阻劑」、「氟化聚醯亞胺」與「蝕刻矽晶圓的高純度氟化氫」加強管制,雖然媒體大篇幅報導,臺灣半導體有機會藉此獲得轉單效益,但實則不然。受益有限原因除沒有原料外,臺灣的半導體大廠台積電(2330)所做的半導體為Logic IC(邏輯積體電路),與韓國的DRAM(記憶體)及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完全不同。

孫明德以光碟片簡單解釋其中差異,台積電的半導體就像是已經有內容的光碟片,買下後便可以使用,但韓國做的半導體則是統一規格,標準化生產,兩種半導體完全不同各領風騷,此外臺灣記憶體及快閃記憶體的產量不大,因此難有轉單效益。

日韓貿易韓方吃虧,有鑑於此,韓國也正積極希望能夠分散採購來源,以減少對日本的依賴,占有全球六十%氟化氫的原礦螢石的大陸,便能因此坐收漁翁之利,此外,近十年來,韓國也將鋰電池的主要成分石墨,轉向大陸進口,將原本自日本高達九十%的進口比率,降至十二%,並提高自大陸進口比率,從八.九%調升至七十九.八%,不過原物料的金額原本也就不大,因此大陸受惠程度有限。

除找尋第二來源外,韓國正積極推動導體設備及材料國有化的腳步,規劃二○二二年,韓國境內生產製造裝置的占比,將從二十%提升至三十%,此外,雖然半導體材料僅占製造成本的一小部分,但不想再被日本抓住小辮子,因此,當地政府規劃以每年一兆韓元(約八.七億美元)的預算,協助半導體材料開發。

隨著貿易戰越打越兇,孫明德認為,相較於美中貿易,美國對華為採取激烈的停工斷料手段,日本並非全然對韓國斷料,只是藉著嚴格的審查條件,延長出口時間,眼看「二○二○東京奧運」在即,顯見日本並不想要玉石俱焚,孫明德指出,假設真的貿然斷料,導致半導體缺貨,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供應鏈自主化」新趨勢
即將展開


回到美中貿易,依舊是美國急跳腳,大陸冷處理的概念,面對美國總統川普不斷放話,大陸以拖待變的作法也是一絕,雙方雖然不斷提及展開對話,但又上演相同劇碼,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大選在即,川普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將關稅課好課滿。

美國的課稅項目、日期反覆無常,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指出,原九月一日將課徵十%額外關稅的三千億美元清單中,對美商及消費者影響甚大的商品,全部延後至十二月十五日課稅,對中殺傷力大幅減低。

孫明德從清單上分析,美國第四波關稅清單當中的前十大商品,當中以美國品牌為主的筆電及行動電話,於大陸生產比重高,金額占比大,課稅對美商及消費者極為不利,因此不適合做為提前課稅商品;另外,雨傘、拐杖、電視遊戲機、電腦用螢幕及玩具等,於大陸生產比重高不易取代,對消費者同樣不利,因而暫時逃過一劫;至於數位相機、彩色電視、鞋類及衣服等大陸貨占美國進口的比率較低,因而未被延後課稅。

八月二十三日,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無預警出招,宣布自九月一日、十二月十五日起,對美七五○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讓總加徵金額達一千一百億美元,占自美國進口七十%。

對此,川普立刻做出反擊,要求美商撤出大陸,並宣布將原本針對大陸已課徵的兩千五百億商品再加碼,十月一日關稅自二十五%提升至三十%,原本預計於九月一日及十二月十五日課徵關稅商品,自十%提高至十五%。

孫明德指出,美中雙方互相傷害,幾乎已將進口商品關稅「加滿」,雙方靠「提高稅率」對商品競爭力影響,已不如首次課徵來得大,觀察重點是雙方在「時機點的選擇」上。中方選在週五傍晚宣布,不致立即影響自身金融市場,並在開盤前對美股造成壓力,與川普五月初作法類似;而美方挑選十月一日大陸國慶日加徵關稅,時機點選擇頗有深意。

當全球經濟大受美中貿易影響衰退下,就貿易數據分析,唯有墨西哥、南韓、臺灣、菲律賓及越南等五個國家,是這波貿易糾紛下的前五大受惠市場,臺灣更因臺商回流及轉單效益所賜,於主計總處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繳出二.四一%的成績,超越香港的○.六%、南韓的二.一%及新加坡的○.一%,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目前各界期待聯準會能作出更寬鬆的聲明決策來激勵市場,但觀察全球及主要國家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濟下滑似乎已經難避免,未來幾個月隨著關稅陸續開徵及加徵,企業營運及進出貨決策也將面臨更多挑戰。

面對美中日韓四國混戰,孫明德認為長期來看,貿易原本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全球供應鏈過去分工合作,但現在轉變成互相不信任,未來各國朝向「供應鏈自主化」的新趨勢也即將展開。

日本最好「見好就收」

長期觀察科技產業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則認為,日韓貿易短期來看,臺灣半導體業能受惠,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等DRAM廠訂單可能會增加,三星晶圓代工的氣勢會稍受挫;中、長期影響則得視日本禁止出口的程度,韓國被日本從白名單除名並不可怕,臺灣就不是在日本的白名單之內,照樣能取得日本原材料。

臺灣半導體僅能獲得短期的好處,因為我們在DRAM、NAND Flash方面市佔率很低,因此無法直接受惠,但若是記憶體嚴重缺貨,則將劇烈影響臺灣PC及各種電子產品的出貨。

目前韓國可說是完全沒有籌碼,重要關鍵元件被日本掌握,目前又沒有替代供應商,只有挨打的份。不過若是影響DRAM及NAND Flash出貨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日本會蒙受重大損失,全球經濟將會大受到打擊,因此「見好就收」會是日本最佳策略。

總結

分析日韓之戰與美中貿易完全不同,沒有相似之處。日本對韓國享有高額順差,發生衝突主要是政治因素,美中主要是美國對大陸有巨額逆差,以關稅為武器逼大陸讓步。然而,貿易戰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拖累全球,若再不解決,「負面效應」應該很快就會逐漸浮出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