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莫迪搶商機 推「印度製造」拚轉型
調整稅制、培養生產線
文:
徐子軒
2018-02-02
382期
印度製造
莫迪
去年十二月初,美國總統千金伊萬卡率領代表團前往印度,參與全球創業峰會,受到印度總理莫迪熱情招待。會議之始,莫迪向伊萬卡介紹了印度製造的人工智能機器人Mitra,也趁機向世界推薦印度的製造業與AI實力。
自二○一四年莫迪執政,旋即推出所謂的印度製造計畫(Make in India Initiative),對內扶持本土生產、對外鼓勵外資設廠,以推動印度轉型成為新的全球製造中心。
在過去,印度工業占GDP的比例一度達到三○%,但中國大陸、越南等競爭者分食大餅,使其工業逐漸沒落,製造業甚至只剩一五%。莫迪希望藉此計畫,至二○二二年前把比例提高到二五%。
要克服印度當下困境,經商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但許多問題都是經年累月的老毛病,諸如行政效率差、中央與地方分權衝突、國有企業壟斷等。因此莫迪政府首先要做的,便是進行改革,迄今已推動了多項政策,可謂劍及履及。
調整稅制 吸引外資釋放利多
像是最近施行的商品及服務稅,旨在統一稅制,避免重複課稅。又如零售業外商投資規例,對象包括品牌零售商、電商等。具體措施包括取消印度製造商地位規定,這是指若被認定為印度製造商,可直接在網上販售產品,無須開設實體店面;但若只是單一品牌零售商,就必須要開設實體店面。
過去想擁有印度製造商的地位,至少要向印度廠商採購三○%產品,且出資一億美元即須僱用一千名當地員工,現在則不需要此項條件。
而單一品牌零售商亦無需開設實體店面,但如果外資持股比例超過五○%,還是要遵守採購規定。這顯示出莫迪政府守中帶攻,既以龐大市場吸引外資,也會設定限制來保護本土廠商。
手機則是另一個代表性案例。根據二○一七年數據顯示,印度智慧手機的市場版圖正在迅速位移,韓系三星穩定占有兩成多、中系小米等品牌已超過五成,印度品牌如Micromax和Intex都只剩個位數。這讓印度本土業者很苦惱,希望政府採行提高關稅等措施,以扶持國貨。
事實上莫迪政府就任之初,便已將智慧手機的關稅從六%提升至一二.五%,若是在印度組裝,則只徵收一%的貨物稅,做為外資設廠的誘因。隨著印度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市場,越來越多的外資逐漸入駐。像是在中國大陸銷售不如以往的小米,可說在印度找到第二春,而印度小米則有九五%是在本土組件出廠。
此外,為了培養產業鏈,印度政府也將針對手機零組件課稅。由於印度業者在這方面的技術相當有限,八成左右零組件要從中國大陸進口,如今實施關稅,長期應有助於自身供給。如富士康早就看好印度市場,決定投資五十億美元,為各國手機業者代工,更計畫到二○二○年再擴建十家以上工廠。
從前述策略不難看出莫迪政府的雄心壯志。然而,即便莫迪能解決沉痾已久的行政弊病,印度製造還有許多的挑戰,最明顯的即是產業升級的問題。
創新生力軍
印度獨角獸企業看俏
如同中國大陸的發展軌跡,印度也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與人口紅利,足以吸引外資。再透過一些保護政策,印度想培植中大型企業並非難事,但這最終只能著眼於內部。因為外資始終掌握關鍵技術,而受保護的本土業者將越來越弱,根本無力進軍國際,手機業便是殷鑑不遠。
進一步來說,舊型態的製造業主要是穩就業與打根基,想提升全球競爭力,印度就必須培養創新的製造能力。如Mitra是來自於班加羅爾的一家初創公司,該地號稱印度矽谷,擁有印度最大的電商Flipkart,以及印度Uber的最大敵手Ola等獨角獸企業。
目前印度獨角獸的成長快速,這些公司將有望引領新型態的印度製造,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相關文章
國際視野
債多不愁 對中資欲迎還拒的斯里蘭卡
國際視野
東部經濟走廊才是心頭肉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