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科技風雲
疫情颶風再起 防疫大作戰
遠距作業從容延續需求 AI智慧科技獨領風騷
文:
劉虹君
2021-06-01
後疫情時代在疫苗問世,企業經歷重整、改變、逐漸微復甦時,五月疫情再一次給人們震撼教育,所有工作暫息,防疫優先。
【
文‧劉虹君
】
全球第二波疫情再起,遠端相關產品需求延續,居家辦公、遠端教學成為全民共識。鑒於前例,各企業皆實施工作分流或異地及居家辦公,教育部並公布全台學校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避免群聚感染。遠距相關需求帶動視訊設備,遊戲、面板、NB、PC相關供應鏈的動能。
落實零接觸零感染外
也要重視資安防護
企業的分區分批辦公,部分員工居家辦公等措施,降低疫情衝擊,不過,一般居家或臨時辦公場所的資安防護,無法與既有辦公場所的管控相提並論,啟用遠距工作時,應有網路環境安全、個人設備資安監控、外在設備資料保護、工作平台機密性的相關機制,避免資料被竊取或被監視的風險。
AI機器人是防疫先鋒
然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AI智慧科技在這一場新冠病毒戰役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最為廣泛的是發展機器人,以台灣衛服部及管署與宏達電合作的Line@聊天機器人:疾管家。透過醫療語言處理(Medical Language Processing, MLP)以及人工智慧訓練強化語言互動能力,提供民眾傳染病防疫、海內外疫情現況、線上問答等資訊。
以AI為基礎,監測公共場所大眾配戴口罩情形,並結合穿戴裝置或紅外線感測、體溫檢測或居家隔離監控。臉部辨識為疫情中快速成長的領域之一,因為疫情關係,人們比以前更能接受監控等科技。
不只防疫期間應用,AI精準辨識技術可串接企業的HR資料及考勤系統,進出公司只需刷臉,即可自動記錄人員打卡、時間、地點等資訊,辨識來訪者是否為自家員工,藉由高效智能化AI辨識技術,打造智慧安控環境,強化場域維安的安全,應用面可擴及校園、社區、工廠和辦公室,讓門禁管理精確完整。.
AI另一個應用在人臉辨識結合醫療層級體溫感測技術,軟硬體合作,協助企業或公共場所於主要出入口自動過濾來訪者且記錄其體溫,配戴口罩情形也能一秒內快速辨識。
硬體部分則搭載精準紅外線體溫探測儀,彈性架設在需求場域通行和門禁的出入口,迅速部署,在一公尺距離遠程測溫,加上AI人臉辨識判讀,落實零接觸。
智能體溫方式可以幫助檢查人員,快速掌握來者狀態,同時比對人臉紀錄,一發現感染或可能感染者,可進行追蹤查找與行徑紀錄分析,減少接觸感染風險。
AI結合大數據分析
發展監測資料源
全台最火的屬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行政院和衛福部疾管署合作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創單日下載近五百萬次。
台灣社交距離App主要是利用藍芽功能,透過訊號判斷民眾與確診者是否接觸過,包括接觸距離與時間等資訊。在建立確診者的足跡後,若台灣社交距離App訊號偵測到用戶曾與確診者距離兩公尺以內、接觸超過兩分鐘,台灣社交距離App便會主動向用戶發布通知提醒。但需注意的是,雙方皆需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並開啟藍芽功能,才有此功效。
此App的美意,盼能藉由科技判斷民眾是否曾接觸過確診者,以更有效地防堵疫情。然而,個人認為台灣人真可愛,有下載有保佑,這個App的即時性有待商榷,就確診者時間差,五月九日確診的五月十九日才宣布,並給其確診者的活動史?這代表政府有在做相關防疫努力,但各自努力,政府所說的各部會資料借接拋轉是否有做確實?資訊沒有整合,防疫代表沒有完整。而防疫期間也有非常作法,把上述所有AI相關應用整合起來,盡可能防堵疫情。
如AI機器人+AI為基礎,監測公共場所大眾配戴口罩情形,並結合穿戴裝置或紅外線感測、體溫檢測或居家隔離監控+AI結合大數據分析,以及發展監測資料源+AI結合GIS、疫情可視化地圖、視覺化掌控追蹤最新進度+資料拋轉並遮蔽機敏資料匯出至民眾所下載的社交距離App。
防疫工作是團體戰,資料來源需要跨部會合作,出境入境、電子地圖、網路、醫院,以及AI智慧科技軟硬體互相合作。防疫人人有責,期待疫情緩解,明天會更好!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