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缺工海嘯!人才荒現象始終未解產 官學各界專家共同探討缺工解方

陳怡瑄 2022-10-04


由左到右:台大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中華精測人資長葉惠菁、數位發展部副組長陳彥廷、1111執行長張瑞雄、光電協會董事長邰中和、1111總裁林文雄、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立委邱臣遠、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天下學習總經理劉鳳珍

科技業的從業門檻高、專業性高,合適人才難覓,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半導體、5G和車用電子等產業供應鏈中扮演領頭羊角色,人才荒現象始終未解,故1111人力銀行於10月起將舉辦一系列產業論壇,第一場【缺工海嘯-科技人才荒】論壇將於10月3日登場,由數位發展部產業發展署擔任指導單位,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天下學習、科技島及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共同協辦,邀請重量級主講貴賓,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董事長邰中和、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立法委員邱臣遠、立法委員邱顯智等產官學各界專家,共同探討科技業缺工解方。
  根據國發會日前公布8月景氣燈號,雖然維持綠燈,但景氣綜合判斷只差一分就會轉為黃藍燈,且台經院公布最新景氣動向指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從上月3.2%將下修到2.9%,是否因而延緩科技業徵才腳步?企業端又是如何看待第4季景氣呢?

解封兩樣情 5成2科技業召募中 急需:基層人員、中階技術人才
科技業徵才數逐年上揚  求才若渴  逾11萬個工程師人力缺口
  因應邊境檢疫措施即將鬆綁,為了迎接強勁的復甦商機,勞動部將啟動為期3個月的產業缺工專案計畫,協助旅遊、餐飲及交通運輸等觀光暨周邊產業填補人力。而一向扮演產業領頭羊的科技業是否也同樣樂觀?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科技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41.1%受訪的科技廠商持平看待第4季景氣,而認為景氣轉差的比例則占35.4%,僅有23.5%看待景氣將好轉,而整體而言科技業相形謹慎,悲觀的比例明顯高於樂觀將近12%。
又觀察企業的徵才意願,有5成2企業表示目前積極徵才中,以全職人員為此波招募主力,人力缺口集中在「基層人員」74.5%及「中階技術人才」38.1%兩大類型為主。值得關注的是,根據1111資料庫顯示,科技業徵才人數自2020年以來逐年遞增,短短三年內增加32.3%,目前仍有高達11萬2000餘筆的「工程師」急缺待補人。

缺工海嘯來襲 1111即將推出科技專區迎戰 大數據篩選優質工作
  1111人力銀行總裁林文雄表示,因應網路時代變遷,1111將系統全面改革,更貼近年輕族群,積極延攬各界專業人才,藉由運用Al人工智能,幫助HR提升徵才的效益外,同時,為解決台灣少子化下,造成各行各業缺工,尤其科技產業更形嚴重,因此,1111人力銀行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集思廣益,協助産業解決缺工苦惱。
因應缺工海嘯來襲,1111跳脫傳統產業人力銀行的舊思維,即將推出「科技專區」,以4大單元呈現「科技新知」、「科技論壇」、「科技新秀」、「精選企業」,即時報導科技新知以及社群討論,並結合「科技島」,成為最權威科技知識平台。另外亦有媒合職缺功能,透過大數據篩選出優質工作,提供理工人才轉職參考。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表示,近年來在少子女化、長期低薪高房價和教育政策脫軌下(廣設大學、資源錯置、教育制度弱化基礎訓練、理工學生大幅減少、大學學制僵化、大學教師年金大砍等),台灣在育才、攬才、留才和聚才的原有優勢正在快速消逝中,而且已經造成產業人才的短缺。

急缺職務類型:資訊軟體  操作維修  業務客服
人才荒  有解方:擴大徵才科系 下修學歷門檻 透過產學合作
根據調查顯示,科技業廠商在第4季徵求的職務類別分布包括「電腦系統/資訊/軟體」35.4%、「操作/維修/技術服務」33.6%及「業務/貿易/客服/門市」23.6%。徵才原因為補足流失人力63.6%及業務量增加35.4%兩大推力。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根據資策會MIC資料顯示,2022年臺灣半導體產業表現優於全球,預估產值達4.36兆新台幣,成長率17.5%。雖然面對俄烏戰爭陷入膠著,各國升息,全球景氣降溫,股市震盪等影響,今年7~8月國內各家晶圓代工業者陸續召開法人說明會之後,反映行業景氣開始呈現兩極化的發展,本次調查中亦反映出科技業對於第4季景氣看法保守,但不影響企業長期布局及人力配置,產線的基層人力缺口仍在之外,更急需中階技術人才。
PID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董事長邰中和表示,針對台灣科技業缺工現況,PID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董事長邰中和指出,現行科技產業高速成長,人力供應不足前提下,產業願景恐淪為「紙上談兵」,但現行政府並沒有完整配套。邰中和建議,未來可透過「科技移民」方式,包含現行東南亞移工以及新住民,包含東南亞科技人才,在具有一定誘因前提下,可能也會將台灣作為移民目標。
調查顯示近年科技業頻傳人力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少子化/畢業生人數銳減」35.0%、「青年就業意向轉變」34.1%、「國際大廠挖角/人才流失」30.7%及「與其他產業競爭人才」29.4%。
由於科技業從業門檻高、專業性高,合適人才覓得不易,企業因應缺工困境,也積極採用多元管道擴充人力,包括「擴大徵才科系」31.6%、「下修學歷門檻」18.6%以及「產學合作」14.2%。
立法委員邱顯智指出,世界各國因應缺工時,廣納各國、各色人種的AI背景人才,科技人才是全世界在缺、在競爭的。各國利用國家及政策的力量來想辦法解決缺工問題,我們政府應看齊。而且世界各國在IT產業投入資金不斷提升,顯示科技人才競賽是全世界同時進行,人才海納百川、開放態度是關鍵,台灣應該如何重視科技人才缺口問題,政府必須要有專責機構,處理人才戰略。

4成8計劃調薪4.3%  衡量:工作績效 企業營運獲利 固定調薪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曾經公布上市公司非主管職員工的薪資統計結果,在前25名企業中,幾乎有一半以上被半導體產業包辦,而員工股票分紅亦是科技業行之有年的獎勵制度,根據調查指出,有4成8的受訪企業表示未來一年有調薪規劃,平均調幅為4.3%。而調薪的標準是「衡量個人工作績效」52.8%、「企業營運獲利」38.9%、「企業有固定調薪制度」22.0%、「部門績效」18.6%及「員工年資」17.7%。
黃若薇表示,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網路資安、電子商務、元宇宙、區塊鏈的興起,具有相關背景的人才更顯搶手,科技業正面臨人才荒之際,即使不是理工系所畢業,只要具備跨領域能力,依然能夠受到人資青睞。
    為了解科技業人力需求現況,1111人力銀行進行「科技業缺工調查」,針對1111人力銀行的企業會員進行立意抽樣,調查時間2022年9月12日到9月29日,總計回收共9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