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當代藝術的觀察(二)粉墨登場

編輯部 2025-07-15


廖進祥/From the line-海岸線009/32.8x58cm/Oil on panel、canvas、copal/2024

 

文.曾英棟

畢卡索正站在世紀的大門前,而他手中握有開啟那扇大門的「鑰匙」。 —西班牙詩人惠多布羅

當代藝術有趣之處,在於每個藝術家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鑰匙」,心念所在、武功所及,他們各自打開了屬於自己的「境」。因存有密碼,讓觀賞者亦難輕易解碼;這種 「距離感」、「神秘感」,似懂非懂,正是當代藝術引人、迷人之處。

每個藝術家皆有其「風景面向」,但大部分藝術家修習的是「龜息大法」,以「慢」 來品味人生,以「慢」來幹出細活。所有好的藝術家或是好的運動員,都能在極快的速度當中看到「慢鏡頭」,因為閱讀到了,才能有異於常人的表現。

有人問球王費德勒,為何他打得這麼好?他說,他的眼睛像慢鏡頭,可以看到對方球員高速打出來的球,擦過球網、網球起毛的狀態,這也是一種「快中之慢」的極致表現。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道出了所謂短暫和漫長,只是時間的相對性;更進一步地解放束縛、順應自然,方能達到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無論是傑出的運動員或別具特色的藝術家,都正走在這條修煉的路上。

觀看藝術家廖進祥於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出的《無盡的旅途》,呈現海洋、雲朵,以「模糊的邊界」來處理,遠看近看大不同,而且慢慢入眼,似乎越能看到更多、更深;在貌似簡單的作品中,因有多層堆疊的肌理,心靜且慢的手法,呼應出作者與大自然的對話,在靜謐之中,甚至可以聽到海浪的聲音。這正是他的那把「鑰匙」。

反觀自己的狀況,我真正作畫時間不長,但觀看作品的時間是很長的;不是一次徹底做完一件作品,而是做出很多半成品,四處放置在安靜明亮的工作室裡。我身處其中、被包圍,長期閱讀它們,慢慢喝茶、聽音樂、上網,走來走去,看到哪幅,能閱讀到,就繼續創作;做作品對我來說不是工作,反而像是一種遊走、爬山、發現、享受,然後完成,是過程重於結果。

「鑰匙」,是藝術家握有的「通關密碼」。藝術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天命,選擇,找到最適合的那把鑰匙,方能喊出藝術的「芝麻開門」,串起古往今來、圖象與文化的記憶,進入創新的國度。

 

本文作者曾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