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董立文:硬沒更硬軟有更軟

十九大後對臺訊號

藍硯琳 2017-12-28

毫無意外,十月十八日這天,全世界的焦點,都落在了中國大陸北京人民大會堂,那裡聚集二千多位現任高官退休常委及三千多位海內外媒體,盛大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由習近平發表工作報告,他不僅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項目,也為中國大陸未來國政、軍事、外交等議題立定發展方針,其中,對臺政策的論述更是受到外界高度重視。
 
十九大對臺談話 軟硬兼施
 
值得觀察的是,詳閱習近平所發表的開幕發言,此次的政治報告共花三個半小時,是歷史上最長的一次,他提出所謂「新時代」、「新目標」,明確為接下來的習時代鋪路,而針對臺灣方面的談話,外界普遍認為與以往基本立場雷同。

習近平談話中,開宗明義以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兩岸關係的總論,並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是兩岸政治關係的基礎,並以「六個任何」反對臺獨的任何可能。

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現任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董立文分析,這次的談話,沒有談到外界議論紛紛的統一時間表,卻首次提及「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因此整體來說是「硬的沒更硬,軟的有更軟」。
董立文指出,硬的部分,就是將以往的論述重申一次,且篇幅相對比軟的部分少。而軟的一手,「尊重臺灣制度」該句,過去江澤民、胡錦濤皆曾表述過類似的話,而習卻將它擺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對臺灣而言是好事;學者普遍預測的「兩岸一家親」等言論,也都在十九大曝光。

此外,董立文強調,談話中所謂承認「九二共識」的論述,和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上所提到的「維持現狀」有交集,只是文字上有異罷了,「我認為這是習近平所提出的善意」。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王高成也認為,此次習的政治報告中,仍是軟硬兼施,且延續對臺的既有立場。特別的是,他觀察十九大中,習首次將「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六個任何」列入報告內,這顯示中共已警覺臺灣執政黨所展開的「柔性臺獨」,對此,該句意在對民進黨喊話,切勿有任何破壞兩岸和平的行為。

不過,對比過往上千字的談話,這次涉臺文字敘述只占六二八字,為史上最少,且十六、十七、十八大時,皆以一九九五年江澤民的「江八點」作為兩岸和平統一的指導方針,但這次習近平選擇另闢闡述,顯然對蔡政府政治互信有別以往。

有學者認為這是習對兩岸關係相當有把握,董立文也認同,並指出:「這顯示習近平的對臺政策要自己主導!且就篇幅來看,他的優先順序,還是放在改革和中國夢上」。
 
拋橄欖枝 十九大後的商機?
 
提到對臺「更軟」的手段,習以「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態度,直接強化與臺灣民眾和年輕人的交流,以經濟手段加以攏絡。

「現在臺灣年輕人反中情結強,而習拋出『同享待遇』,不管是對臺商,或是越來越多前往大陸求學、創業的年輕人,都是一大誘因,」王高成說。

確實,除了關注青創外,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將「一帶一路」論述列入其中,對比習近平所拋的「分享發展機遇」,對臺商應是大利多。

臺灣新南向推行力道不足,而一帶一路聲勢浩大,且初期布局各地基礎建設的需求量大,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分析,臺灣科技和工程相關廠商可順勢合作,「雖然具體規劃還沒出來,但現在大陸希望服務業也跟上腳步,這也是我們的機會」。

兩岸政治風向球,一直是臺灣民眾及企業關心的議題,而這次十九大的召開,不僅創造習近平個人的政治巔峰,也讓臺海另一邊的我們,收到隱晦且實在的政經訊號,至於要如何接球,就是考驗著你我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