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時事
- 國際視野
國際視野
強權競合力爭核心利益 地緣政治風險激增
陳建維
2024-03-18
文/陳建維
戰線拉長美援受阻 戰略自主呼聲再起
已延燒兩年的烏俄戰爭走到關鍵時刻,雖然俄國在這場戰爭蒙受巨大損失並受到國際制裁,但由於美國支援力道減弱,烏克蘭現正面臨砲火短缺的問題,這種情況具體反映在日前俄軍成功占領烏克蘭東部戰略要地阿夫迪夫卡(Avdiivka),象徵俄羅斯已打破俄烏戰爭的僵局,並且要回了戰爭的主動權。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之前,美國眾議院擱置了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避免淪為被動,先在二月十五日與德、法兩國分別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並在隔天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講話,懇求西方國家為烏克蘭提供更多支持。於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和美國官員提出警告,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取得成功,他可能會進一步攻擊其他國家。 實際上在經歷兩年戰爭後,烏克蘭的反攻並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在美國遭擱置的烏克蘭援助案,被外界解讀為西方國家已走進戰爭疲勞。
所幸在會議召開之前,歐洲終於批准了未來四年向烏克蘭提供五百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案,澤倫斯基也藉由此次親自出席會議的機會說服盟友克服戰爭疲勞,並懇求國際社會為烏克蘭提供更多支持。 然而,即使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會上發表「美國發揮全球領導作用的重要性」的談話,並與澤倫斯基會面,面對國會仍未通過援烏計畫,都讓美國在保衛盟友的承諾上受到質疑。這種對美國的憂慮也重新點燃了歐洲國家對戰略自主權的推動,特別是向來積極推動戰略自主的法國,而這一想法也獲得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的支持,一旦戰略自主成形,美國在歐陸的影響力勢將衰減。
願做世界穩定力量 中國大陸訴求建構世界新秩序
除了以巴衝突、烏俄戰爭外,今年的慕尼黑會議另一看頭就是中國大陸對於世界大戰略的態度,出席會議並做主旨發言的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大陸願做世界的「穩定力量」,並在台海議題上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及反對台獨。他也針對中國大陸與各國關係發表談話。其中涉及以巴衝突、紅海局勢及俄烏戰爭等議題時,他更用「努力探索中國大陸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來闡述中國大陸對於這些問題的態度,包括不干涉內政、政治解決、標本兼治等,並稱在俄烏戰爭中「中國大陸從未放棄勸和的努力」。除此之外,王毅也再次表示中國大陸將繼續擴大制度型開放,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包括歐洲在內各國企業提供更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經商環境。 實際上在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後,由戰勝的歐美各國建立了一套新的國際規則體系,主要是保障弱國和個人的權利,然而這樣的秩序大多建立在西方國家捍衛其所謂的「人權」及「民主」,但這也導致了價值被西方國家定義的問題。若從烏俄戰爭及以巴衝突的角色來看,首先中國大陸可說是俄羅斯最堅定的盟友,習近平也定調中俄關係將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幾乎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與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都保持相對友好關係的主要國家,而且因為地域相隔的因素,中國大陸不會與這些國家產生戰略衝突。
回過頭來說,正是在這種崛起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實力,讓中國大陸開始尋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秩序安排。在中國大陸的戰略中,所追求的是一種「更少互相干預」的秩序,各國自行發展及解決國內問題,這種不涉價值體制的內部方案,更適合像中國大陸一樣的威權國家,故中國大陸經常說「互不干涉」、「相互尊重」,都是基於這個訴求。而以「國家主權至上」的方式,對於非民主化的眾多阿拉伯國家,乃至相當多的穆斯林國家很有吸引力,中國大陸也希望團結這些新興國家,構建新的國際秩序。 以美國及歐洲為首的現有世界秩序維護者,雖然標榜自由及人權,但其價值卻由歐、美說了算,在面臨新興國家日漸茁壯之際,是否將藉由這些衝突「破而後立」,建構出新的世界秩序,除了大國角力,更是新興國家的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