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期盼疫後特別預算振興內需經濟

主筆 2023-03-30


文•陳錦稷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國不得不採取規模程度不一的管控措施,但也造成經濟面臨嚴重的衰退挑戰。疫後振興,政府務必加大政策於內需經濟的支持力道,特別是在疫情之後面臨缺工、勞動力吃緊的內需型製造業、餐飲業,體質較弱的中小企業、小商家、商號與微型企業,更要協助其穩住經營、留住人力、加速升級轉型,才能讓產業振興,度過疫情管控帶來的不景氣。
政府推出的疫後特別預算,不但要挽救與遏止大規模裁員、關廠或歇業等廠商及店家面臨的困境,更要加速擴大內需消費,才能達到振興經濟的政策目標。過去疫情管制讓國際社會對台灣刮目相看,未來的疫後振興措施,也要讓國際間看見疫後台灣「溫柔堅韌」的一面!
原本風險承擔能力就比較弱的商家小店,受疫情影響也較為嚴重,不是關店、歇業,就是咬牙苦撐。疫後最需要振興經濟預算支持的就是這些商家店號。而疫情後國人也都渴望回歸正常生活,行政院利用財政收入的餘裕,趁勢推出特別預算來擴大內需。
政府不但要以最快速度恢復原有榮景、強化經濟,讓中小企業、中產階級、中南部獲得及時溫暖的照顧,更要以財政預算有感地減輕其生活負擔。預算總額高達三八○○億元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當中的一四一七億元拿來執行「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全面性衡量國家財力而不裝闊、撒大幣的情形下,全民普發現金六千元紅包,讓二三五五萬多人都能領到,並且「促消費、振產業、各界齊加碼」,鼓勵業者能趁此推陳出新一些相關商機促銷活動吸引民眾,以增加買氣,期盼財政支出能發揮乘數效果,六千元的紅包搭配業者的促銷活動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擴張消費,活絡台灣的內需經濟。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許多的攤商或中小企業因受衝擊而停業,為了使其復業、重新振興,政府亦迅速提出因應對策,經濟部在此次疫後特別預算當中編列三一七•五億元,用以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措施。包括協助製造業及商業服務業推動智慧化及低碳化、活絡商圈、特色街區及市集發展、加強中小企業基礎設施,並提供產業專案貸款,以強化中小企業及產業調整體質與升級轉型,進一步提升台灣經濟發展。
所以針對中小企業所需要的部分,政府預計將透過補助模式,提供低碳化、智慧化創新及完善基礎設施,加速更多中小企業轉型腳步。除此之外,企業們最需要的專案貸款,給予有需要的廠商提供資金及周轉性支出貸款,期待可以幫助中小型業者和店家恢復疫前的營運榮景。
面對疫情後的經濟振興,再加上通膨蠢動對消費者購買力的侵蝕,以及國內、外政經情勢快速變化,政府一定要拿出有效對策,並有效落實政策,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店家,讓他們不但要活得下去,更要協助升級轉型。運用疫後振興特別預算一四一七億元執行「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普發現金六千元來振興商圈、夜市、商家買氣,讓民眾和業者都能感受到溫暖。
國發會預估,普發現金將對經濟成長率貢獻超過○•三%,希望搭配促銷活動,增進國內民眾消費,讓政策效益加乘發揮效果。這不僅是當下首要經濟良策,更可以再一次創造台灣的經濟驕傲,讓國際間看見疫後「溫柔堅韌」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