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元宇宙投資浪潮下的停看聽

趕搭「元宇宙」投資列車需審慎評估

趙俊凱 2022-01-06



 
自從臉書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提出「元宇宙」(Metaverse)這個嶄新的名詞以後,不僅僅是在IT產業、資本圈,就連娛樂圈、藝術圈、時尚產業也都紛紛舉起「元宇宙」的旗幟!因此有不少人都認為二○二一年似乎就是「元宇宙元年」。
 
文.趙俊凱
 
  至於大家都在討論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很多人就說把「元宇宙」想像成二○一八年上映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賣座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應該就相去不遠了。
 
  姑且不論接下來的世界是否真的會如同電影「一級玩家」的劇本進行,但至少現階段全球科技巨擘諸如臉書Facebook、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輝達Nvidia等大廠全都如此看好、看重「元宇宙」未來的發展,這就表示我們都應該正視「元宇宙」這個議題。
 
段標  慎選投資標的  不盲目追捧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只要議題夠熱、題材夠新、故事可以講得頭頭是道,那就意味著可能會有大筆大筆源源不絕的資金來追捧,加上疫情干擾全球經濟,各國央行無不盡可能地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景氣復甦,更是造成大量的熱錢流竄,因此只要是現階段當紅或是正在風口上的產業,都會得到相當程度的投資關注。所以現在只要能與「元宇宙」扯上關係的項目或題材,不論是已經IPO上市上櫃的公司股價;還是尚未IPO、甚至處在早期新創階段,都是這波熱錢追捧的標的。
 
  只是現階段「元宇宙」的投資熱度這麼地高,討論熱度更是居高不下,因此現在一定很多項目希望可以趕搭這波「元宇宙」的投資浪潮,獲得投資資金的挹注。但身為一個投資人,對於這麼多「琳瑯滿目」與「元宇宙」扯上邊的投資項目,到底該怎麼慎選投資標的呢?
 
  在這先不討論股票市場上已經上市上櫃公司的所謂「元宇宙」概念股,而就先針對那些尚未IPO或是甚至更早期階段的投資項目,這些項目若也標榜或強調有「元宇宙」的元素,那對於投資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經濟學中「資訊是否對稱」的原則。
 
段標  從「供需法則」來檢視「元宇宙」
 
  若是一個項目強調的就是「元宇宙」概念,首先我們必須要檢視這個項目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所連結的元宇宙,我們可以試著先簡單地從經濟學原理最基本的「供需法則」來判斷這個商業模式是否真的能夠落地?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打算籌資的文創影視項目,要拉到「元宇宙」的領域中,我們要檢視這個項目本身製作的數位內容,包括藝人、網紅與藝術創作者的線上產品,這樣的展示或演出模式是否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即便評估能創造如此的需求,是不是也要檢視這些數位內容是否有相對應的實體場域作為搭配?
 
  那有了數位內容與實體場域作為基礎後,接著是不是就要考量如何「可行地」透過上述所產生的虛擬商品或虛擬藝人(Vtuber) ,來有效地投射到「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
 
段標  「虛實整合」來產生營收
  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就在於這樣的轉換,如何藉由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來進行金流交易並進而產生營收。甚至這些「虛擬商品」一樣可以再製作成「實體商品」,然後同樣透過「電商平台」進行銷售,以進而達到「虛實整合」的目的。如此一來,這樣的「元宇宙」項目是不是就能有更堅實(solid)的商業模式,而有了如此市場需求,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自然就可以賦予更貼切的市場估值。
 
  其實投資一個項目,最終想要的就是能夠順利獲利出場,因此投資與「元宇宙」相關的早期項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退場機制」。要評估這個項目未來是否能夠嫁接到一個完整的「元宇宙生態系」,同樣拿上述文創項目為例,是否未來能連結到遊戲產業?電競產業?或是娛樂產業等。這些都是作為評估結合「元宇宙」文創項目,是否夠接地氣的一個判斷方法。
 
  總而言之,「元宇宙」未來前景看好可說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現階段是不是有點炒得過熱,畢竟現在連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都對元宇宙的相關概念提出些許質疑,甚至直言現階段還看不到未來,目前充其量只是一個「行銷流行詞」罷了。因此,在趕搭「元宇宙」投資列車之前,就真的得要能夠好好冷靜下來先「停、看、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