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零碳不再只是環保議題 還攸關各國產業的存亡
綠色能源是未來產業的競爭力
文:
陳威霖
2021-10-01
拜登總統就任之後,四月份召開的全球氣候峰會上,世界主要領導國家所揭示的減少碳排放數量和達成碳中和時間表,都再次超前了之前宣佈的目標。歐盟並率先全球,宣佈了各國產品進口歐洲的碳關稅制度,導致歐洲的ETS碳排放交易所的碳匯價格,應聲大漲一倍以上。
文˙陳威霖
從京都議定書、巴黎協議,過去長期以來,減少碳排放僅僅是環保議題的範疇。二○二一年起,在歐盟吹響號角之下,減排轉變成了全球製造業的新方向、也是未來最重要的一項挑戰,甚至是生死存亡的一場競賽。在大部分國家還未意識到其必要性之際,歐盟宣佈將附帶碳匯制定為二○二六年開始、對其出口產品的貿易條件,除了試行碳排放交易所多年的中國大陸外,對其他國家應是毫無心理準備的一大震撼。而這項政策更可能被世界主要的已開發國家,也就是主要市場所採納和仿效。
台灣森林不足以供應所需碳匯
回顧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主要仰賴於製造業和進出口貿易,特別是用電量驚人的半導體和電子業,佔有絕對的比重。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整體產業意外迎來不降反升、前所未有的營業榮景,確實令人欣喜。但同時全國企業普遍對於付諸實行的零碳政策態度淡然,卻也令人憂心忡忡。
首先台灣是個海島,沒有太多森林可以被國際認定計算為碳匯的天然資源。以整個台灣的森林計算所能產生的碳匯,仍不足以供應給台積電產能所需要數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僅靠台灣的自然條件,遠遠無法供應全國製造業的碳匯。
能源政策實施牛步化
遲遲不見轉型
蔡總統從競選開始,就提出能源政策白皮書,一直大力提倡、減少碳排放的效率是森林三十倍的綠色能源,受限於主管部會不切實際的農業土地政策,越來越多層層疊疊的政策管理,以及假環保團體的議題操作,在國內一直面臨牛步化的進展。
佔台灣GDP總產值一‧六%的農業用地,和高達二十五萬公頃的休耕農地,都是綠色能源所需要用地的紅線,拖住了總統推動能源轉型的腳步。筆者一位有遠見的師長,在二○一六年上半年曾向政府高層建言,徵召休耕農地的一五%投入太陽能建設,即可取代核能、迅速完成政府所規劃的第一期綠電目標,卻連前行政院長林全也難以撼動以國家安全為名的農地政策。主管部長堅持,萬一未來二十年,台灣人口突然大量增加,糧食供應會有問題,然而二○二一年開始,台灣卻出現有史以來首度人口負成長。
如何加快綠色能源的建設,如今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環境、潔淨空氣的能源轉型問題,還是國家未來產業整體競爭力,甚至是存活的關鍵問題,極需政府高層、主管部會及地方政府首長們的高度重視,盡快採取積極措施。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二○二六年近在眼前,很快就會到來!
除了凝聚快速建設綠能發電的共識,台灣目前缺乏核心技術的綠能產業如何向前發展,能夠走多久、走多遠,也是主管經濟的首長們已經關注並積極推動,解決問題的產業政策關鍵。
啟動太陽能產業鏈
並且掌握技術命脈
沈榮津副院長和王美花部長已經著令工業研究院及大型上市公司業者,共同啟動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產業鏈的推進工作。但是台灣目前缺少自行研發出來,可被工業化量產的核心技術及設備,即使構成產業鏈,跟國際業者競爭的命脈還是掌握在他人手上,最後的結果可能還是會走向過去矽晶電池模組產品的老路,隨著一段時間的經濟規模無法跟中國大陸匹敵,就難以如同瑞士和日本廠商,以技術優勢取得市場的份額。
如何取得能夠量產的綠能產業核心技術,會是台灣政府和相關產業發展下一步需要完成的戰略事宜,才得以掌握追趕上全球產業零碳趨勢和市場一席之地的勝算。否則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於其他國家,即使努力完成零碳的產業結構,或者購買國外交易市場的碳匯得以持續進行進出口貿易,付出的代價都將會是台灣絕大部分製造業難以承受之重!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