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防疫可與經濟並行的《商務旅行泡泡》

陳威霖 2020-09-01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資料庫顯示,因為受到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來台灣從事業務及會議活動的商務旅客,109年的77,037總人次與去年108年同期468,243總人次相比,大幅下降了83.5%。
 

來台灣從事業務及會議活動的商務旅客與去年相比下降了83.5%。(圖片僅為示意圖)

從109年1月份的45076人次,雪崩式地降到4月份的234人次,僅為去年的千分之三。5、6月人次是百分之一。 與此同時,今年第二季度,國內也發生非常罕見的經濟負成長,而這其中還包括受益於美國制裁華為、所帶來的手機芯片庫存急單效益在內。 如果除去半導體產業的產值,國內其他各行各業跟全世界各國一樣,都是衰退嚴重的慘業。 時至7月份,勉強回升至1223人次,是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一點五左右,但與往年的榮景相比,依然是天差地別。

隨著5-6月份COVID-19肺炎疫情暫時性的放緩,全球許多地區都在籌備、試行「旅行泡泡」的政策。政策內容是由疫情不嚴重的國家和地區,試著向某一些疫情情況相仿的地區彼此開放邊境。以互相承認對方核酸檢驗結果,或者實際疫情輕微,容許一些特定人士,例如商務旅客、學生等出入境,而不須接受檢疫或隔離觀察。

台灣由於上半年防疫政策的成功,除了贏得國際的聲譽和敬重。同時以疫情發生的比率,區分低、中、高風險地區,率先國際,縮減了越南(5天),和日本、韓國(7天)商務旅客入境的居家檢疫時間。我們暫且命名為《商務旅行泡泡》。

7-8月份隨著美國、巴西、印度疫情的日趨嚴重,亦即歐洲的德、法等國的第二波疫情來襲,國際之間的旅行和交流活動又面臨了新一波的威脅,國內政策受到輿情影響也再度轉趨保守。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並未放棄對作為經濟發展的國際旅行的開放政策。例如歐盟和10幾個國家就展開互相開放邊境的行動;美國在和中國貿易、科技酣戰之時,也將彼此之間的航班增加了一倍,等等政策,都是為了活絡經濟的有利舉措。

經過台大公衛學院及彰化縣衛生局合辦的血清檢驗學術研究,和中央流行疫情防疫中心聯合舉行的服務型研究成果報告顯示,台灣即使曾經發生將近500例的確診病例,但是患者痊愈之後,多數帶有抗體,而且已經沒有傳染性。結果值得國人慶幸,應該向防疫中心諸公,和各個參與的單位和醫護人員致以萬分的謝意,也能向國際證明,台灣是COVID-19肺炎疫情的安全國度。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台灣比別的國家和地區,更有條件成功實施《旅行泡泡》,而逐漸恢復原有各種國際交流活動。而以商務人士作為對象的《商務旅行泡泡》,可以作為台灣獨步全球《旅行泡泡》的優先作業。理由如下:
  1. 商務人士比一般觀光客,不論是經濟產值,或是消費能力都要高出數倍甚至是數十倍。
  2. 商務人士比一般觀光客,來台目的明確,自律性更高,因此活動範圍和接觸人群可控。
  3. 商務人士比一般觀光客,有能力自費負擔必要的多次核酸檢測費用,配合防疫中心阻絕病毒於國門之外的政策。
  4. 以觀光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每天商務人士入境在40人左右。即使把居家檢疫時間縮短為5-7天,人數也會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因此我們擬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先聯繫台灣前十大貿易國家和地區,開始合作試行《商務旅行泡泡》政策。如此不僅《旅行泡泡》政策的實施能夠循序漸進,主管機關和國門人員可以逐漸熟悉操作流程,也有時間逐步增加專業的人手。如果政策順利成功,一則迅速大幅活絡台灣經濟活力,二則台灣將繼續成為全球人民對抗疫情的經濟發展典範。
 

本刊陳威霖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