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植物繁殖體之奧妙 打造專屬掌上森林

種子盆栽藝術大師林惠蘭

葉怡君 2020-06-10

心情煩悶嗎?找顆簡單的種子,往水裡浸一浸、泡一泡,待破殼萌芽,再移盆至各種花器內,想像它未來長成的模樣,用心、專注於其中忘卻煩惱與時間,與其同步成長淨化心靈。

【文‧葉怡君 圖.領飛無限文創出版提供】

臺北市民生社區富錦街內一間過去的老米店、零嘴店內,擺設著各式各樣的種子盆栽,那是用柚子、芒果、酪梨、咖啡、文殊蘭及海棠等日常生活中、街道旁常見的種子種植而成的,千姿百態,展現著不同的風貌。

隨時代變遷,漸漸地,上門買米、零嘴的人少了,觀賞盆栽的人反倒多了,所幸,收掉原有店鋪,改擺放四處收集而來,各異其趣的民俗藝品,過去店內經常引來成群的麻雀偷銜米,「麻雀窩」的店名就這麼取來了。

 

種子盆栽—由柚子種子種植而成。(圖/領飛無限文創出版提供)
種子盆栽與文字交織
譜出美好旋律


原在電信局工作,四十歲辭去工作回家中幫忙,原為米店老闆娘的林惠蘭,體內流著藝術血液萌發,歷經三十年的淬煉成國際種子藝術盆栽大師,出書翻譯成十五種語言、十六種版本,結合QR Code影音教學功能,向全球分享推廣種子盆栽的美麗秘訣。

對種子投入深厚感情,林惠蘭在培育前細心規劃、用心布局種子的排列設計,想像著未來長成的模樣,一盆盆親手培育、栽種的種子盆栽,像極了一個又一個獨特的掌上森林。

新書中共示範了四十種種子,從最初的收集、處理到栽培設計,每個細節經由林惠蘭親自示範、解說,值得一提,書裡近百幅種子照片,皆是由林惠蘭,以不同的視角親手拍攝而成,展現敏銳的美感,像是捕捉自己孩子每個破殼、成長的瞬間。

每幅相片的拍攝時間不定,有的在帷幕序開的清晨,或是夕陽西下的落日時分,自不同花器中生長而成,有的直挺挺的佇立在灑落的陽光下,有的則枝幹彎曲,像是正在婆娑舞蹈,姿態優美動人,佐以詩人何文雄、文學作家林煥彰及林子的短篇文字,交織出大自然與人生的美好旋律。

 

《種子盆栽藝術》是國際種子盆栽藝術大師林惠蘭,累積四十年耕植,親手栽種、拍攝種子於生長歷程的千姿百態,結合QR Code影音教學功能,與領飛無限文創出版集團合作,翻譯成15種語言、16種版本於全球同步發行。

內心清淨
隨心排列種子長成模樣


種子像是生命的起點,蘊含巨大的能量,一次次破殼萌生,展現生命強悍與充滿希望的力量,林惠蘭說,每當自己將心、時間專注於栽種、尋找及處裡種子時,心靈因專注而感到安定,有時甚至忘了時間的流逝,隨著種子每階段的成長歷程,長成不同樣貌,心境也跟著共同成長、驚喜歡欣。

近幾個月來,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心情浮躁煩悶,倒不如跟著林惠蘭的腳步,靜下心來,挑選想栽種的種子,照著書裡的步驟,種出想要的樣態。林惠蘭提醒,栽種時用心去感受種子的心情,若是心浮氣躁,種子就不會聽話,但當內心清淨下來,種子就能隨我們的心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