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美中裂痕加深 WHO淪為主戰場

一場清肺排毒湯V.S.奎寧的世紀大戰

金麗萍 2020-05-06

【文‧金麗萍、蔡秀蓮 圖‧沈文生】

一場新冠肺炎,讓中美兩大強權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內明爭暗鬥的戲碼,正式浮上檯面。

隨著美國疫情狂燒不止,川普總統的火氣愈來愈大,質疑WHO坦護大陸政府,幾乎是三天一開罵、兩天一抱怨,四月十四日的白宮記者會,索性直接宣布指示凍結對WHO的資金援助。在此,臺灣也在風暴之中。

近年來,美中大戰,從貿易打到科技,一場新冠助燃,大火再延燒至醫療領域,直接帶出中醫與西醫的直球對壘;很明顯地,WHO成了兩強角力的主戰場。事實上,準備成為世界強權的大陸,早已在WHO等世界組織部署許久;今日的果,是根植於二十多年前植入的因,在國際醫療間,大陸鍛鍊的戰略武器,正是中醫。

中醫V.S.西醫 進入直球對壘

二十多年前,大陸以中醫藥的名義,已在WHO這個龐大的國際組織內,進行有步驟、極其細緻的超前部署。一九九六年,世界針灸醫學會(WFAS)和WHO聯合在紐約舉辦世界針灸暨國際中醫藥論壇,這是WHO第一次涉入中醫藥學術領域。目前,世界針灸醫學會已是WHO的二級諮詢機構,直接參與起草醫療相關戰略規劃,並出席在國內外召開的工作會議。

 

中西醫優勢結合,是最佳解藥。

夾帶上壘 中醫藥直入WHO

接著, WHO、世界針灸醫學會、大陸衛生部及中國針灸協會聯手下,在二○一一年第五次聯合國教科文會議審核中,聯手護送中醫針灸正式通過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陸以中醫藥特色醫療彰顯國威,動作愈來愈大。二○一五年,大陸科學家、中醫科學院終身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從古籍《肘後備急方》中,發現抗瘧疾的菁蒿素不同的煎煮方式,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震驚國際學術殿堂。

中西醫結合 如何不走味?

二○一九年WHO再出現驚人之舉,將中醫傳統醫療納入《國際疾病分類(ICD)》;此一動作,引起西方國家譁然。但這宗中醫藥大代誌的背後,卻有臺灣中醫藥參與的斧鑿痕跡。具有五千年的中醫,與數百年的西方現代醫學,各具論述、各成系統,要結合,談何容易?這件棘手的工作,在中國醫藥大學創辦人陳立夫的指示下,落在前總統府國策顧問、同時也是臺灣第一位針灸學博士林昭庚手裡。林昭庚於二○○○年完成第一版「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二○○四年完成第二版,前後費時十五年,之後,由臺灣教育部及大陸衛生部分別以繁、簡體出版,這套中西醫病名對照,已為世界各國相關學術機構採用,同時,也是WHO《國際疾病分類(ICD)》第十一版的參考書。

所以,在WHO這座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國際醫療平臺上,臺前政治熱戰方酣,臺後一場攸關人類健康福祉至鉅的中西醫世紀爭霸戰,已急著登場。

川普端出奎寧 臺灣國家隊喊衝

新冠解藥,成為中西醫交手的第一回合。一帖清肺排毒湯,已被大陸中醫界形容成仙丹妙藥,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反觀美國,川普急著喊出奎寧可治新冠肺炎,此言一出,雖未獲得專家背書,但卻已有藥廠回應生產。

臺灣也準備在口罩等一支支防疫物資生產國家隊外,再組製藥國家隊,奎寧,正是其一。據蔡英文總統表示,我們將啟動奎寧自製儲備計畫,未來兩到三個月內將量產一千五百萬顆,備足國內用藥需求。近日,小英總統在她的臉書上表示,奎寧有助於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現已有業者將捐贈一公噸奎寧原料;未來,每批次生產保留至少三公噸原料藥給衛福部。

中西醫優勢結合,是最佳解藥。只是,在醫療上加了政治佐料,中西醫結合,能不走味嗎?


穿梭於WHO 有臺灣人的身影

迫於國際形勢,臺灣的中醫藥往往只能扮演無名英雄的角色。

以往,在以西醫為主流價值的全球醫療體系,中醫只能逆勢前進。在此過程,前總統府國策顧問林昭庚更是穿梭兩岸、奔走國際,引人一探中醫堂奧。

事實上,自2009年伊始,林昭庚即開始參與WHO的相關活動。當年,林昭庚獲邀參加WHO於米蘭舉辦的「傳統醫學實證醫學準則」會議;2012年,世界針灸聯合總會推薦林昭庚參加WHO於香港舉辦的「西太平洋區傳統醫學策略(2011─2020)論壇」;2015年再獲邀參加WHO西太平洋區第66次會議。

2017年,瑞士日內瓦舉辦140屆世界衛生組織(WHO),林昭庚更以「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WFAS)」專家學者代表的身分,受邀在執行委員會內以「針灸列入急救援醫療之應用(The Use Of Acupuncture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為題發表演講。
在21世紀中西醫雙主流的全球趨勢中,林昭庚以醫療專業前進WHO,雖是開路先鋒,卻絕不該是最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