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疫情開道 拉開百年醫療創新序幕
新冠帶來另類破壞性創新
文:
金麗萍
2020-05-04
409期
國際
臺灣
兩岸
經濟
產業
市場
趨勢
醫療
新冠肺炎
生技
【文‧金麗萍、鄭清影、蔡秀蓮 圖.沈文生】
創新,不時伴隨著破壞;但新冠肺炎所帶來的破壞,是否已預告一場大創新時代將強行落地?
錯誤零容忍 奢談創新
破壞性的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語道破「破壞」與「創新」的一體兩面。這項論述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新理論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一九九七在《創新的兩難》一書中提及。可以想見,「破壞性的創新」對既有運作系統,必然造成程度不一的衝擊。於是,攸關性命安全的醫藥產品,接受創新的容錯性極低。
去年十一月下旬,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在「二○一九生策年會」上的一席話,精準表達對於創新而言,醫院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更遑論是帶有破壞性的創新。沈孟儒表示,在醫院,標準作業流程(SOP)是黃金定律,突破現狀的創新,往往會改變SOP,怎麼可能被接受?沈孟儒發言的背景,正落在一場由資通訊領域發動的智慧醫療,正步步推進醫療臨床,試圖衝破醫療院所圍牆的趨勢中。
新冠痛苦指數 遠高於改變
大時代的創新,來自巨大的歷史事件。今年年初,克里斯汀生教授因癌離世,他來不及經歷一場百年難見的新冠肺炎大災難,為他畢生投入的創新論述,提供前所未見的實踐場域;這場天災人禍所造成的破壞,正衝撞既有系統,炸開創新通道。
第一條創新通道,為中醫藥開路。在世界各國,新冠正無情地踐踏以西醫為主流價值的醫療系統;但對於向來處於非主流的中醫藥及另類醫學,卻在西醫疲於因應病毒的局促不安中,從搖動的醫療結構,探出頭來。
不按牌理出牌
COVID-19挑戰西醫科學
西醫具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挾其科學論述的精準性,一直坐擁醫療的主流地位。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卻成了無名英雄。但近二十年來,先是SARS,後是至今仍猖獗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中醫藥開始嶄露頭角。SARS期間,中西合治,已收臨床診治之效;只是,SARS重創之地,仍以亞洲為主;但這次的新冠肺炎,從大陸燒向歐美國家,西方社會承受新冠之害,甚至高於亞洲。於是,中醫以其醫病能力對篤信西醫不疑的西方社會,帶來巨大衝擊。
中醫藥在台灣,努力爭取話語權。
比劃較勁 中醫收服了新冠?
最近,面對新冠疫情,大陸在各省採取中醫藥干預治療,一帖清肺排毒湯也因此一炮而紅。據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助理教授陳星諭表示,在大陸,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湯,臨床的初步成果顯示:在二一四位新冠患者中,有百分之六十症狀獲得改善,百分之三十症狀持平。
在臺灣,中醫也開始參與主流醫療系統所架構的新冠肺炎中醫遠距診療任務。衛福部於今年二月十日起公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者通訊診療作業流程;而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啟動居家檢疫中醫關懷服務,目前,向公會登記參與「新冠肺炎」通訊診療服務的中醫診所已有二十五家。
中西醫合治 臺灣仍卡卡
大陸的中西醫合治模式,在新冠病毒疫情由區域性傳染病(Epidemic)到全境擴散,成為全球傳染病(Pandemic),在民族情操大舉催化下,已由SARS期間西醫為主、中醫為輔,轉變中、西醫並重。
相較於大陸的中西合治,臺灣似乎還有一段的路要走。目前,中醫在臨床上,仍扮演輔助角色。據衛福部中醫藥司表示,在非傳染病領域,中醫藥已實踐「上醫治未病」的保健和預防功能,在二○一八年至二○一九年政府已針對罹患高血壓高風險或睡眠障礙的亞健康族群,進行中醫八段錦氣功介入,結合中醫體質測量(BCQ)與客觀生理參數,進行社區收案共一百人,顯示改善成效。
再者,一○八年度中醫藥輔助治療對中風後急性期治療的效益評估,相較於西醫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使用西醫治療加上補陽還五湯輔助治療,於病人中風出院後六個月,可顯著改善失能情況,同時,降低病人死亡風險達百分之二十八。
只是,這些中西合治的臨床效益,仍局限於「非傳染病」;面對索人性命的新冠肺炎呢?臺灣的中醫藥卻只能採守勢。
經、衛兩部攜手 釋放千億商機
法規鬆綁,是新冠開出的另一條創新通道。當全球急著找解藥,也讓醫藥監理單位衛福部被逼著加速放行醫療產品。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曾指出,監理單位基於職責所在,在制度設計下成為創新阻力;疲於進行跨部會溝通的吳政忠,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個肉眼難以辨識的病毒。於是,當新冠橫行,創新不再是產業專屬,衛福部也開始動起來;結果,新冠肺炎意外成為經濟、衛福兩部合作最大的推力,聯手釋放千億商機。
向來,醫療法規決定商機。但因醫療產品關乎人的性命安全,嚴謹的審查流程亦屬必要。只是,如何在全民利益及產業利益之間,取得平衡點?現在,新冠重新設下平衡點,當冗長的法規流程失去即時救人性命的效力時,法規將失去它的正向意義。
政府開路 廠商駛上快速通道
衛福部的創新之舉,引來經濟部不斷地添加柴火。首先,經濟部作媒,讓國內疫苗業者國光生技和高端疫苗,分別與衛福部所屬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以及與衛福部所屬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往來密切、隸屬聯邦政府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合作,讓生技疫苗業者直接與臺、美監理單位連結,直接搭上藥物上市的審查列車。除了疫苗,快篩、耳溫槍等抗疫商品,經濟部一路為業者介接衛福部的快速通道。
誠然,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政府無法只靠循序漸進的SOP駕馭天災;若欠缺在變動中的決策因應能力,可預見一場場人禍,將帶來尤甚於天災的浩劫。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