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結果:魏鈺慈
搜尋頁面
你知道多少人死於「文字」下?
文字是把雙頭刃 刺進被害者的心裡
文:
魏鈺慈
2020-04-01
408期
國際
臺灣
趨勢
醫療
新冠肺炎
科技
自殺
社群軟體
霸凌
網路
【文‧魏鈺慈】
衛生福利部部長兼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少點對立,多點體諒。」如果大家對於確診者充滿歧視,確診者怕被孤立而不敢勇於承認,只會讓防疫更困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二月二十三日,開放民眾查詢傳染病資料查詢系統,不過僅限新冠肺炎個案戶籍地縣市,陳時中面對立委和民眾意見,仍堅持不公布案例所在地,認為公布所在地也無法減輕大家的恐慌。
我認為陳時中的做法是對的。在這個網路資訊流動快速,隨時隨地都可以追查出名字、地址的e世代(享受數位化時代方便的人們),隱私幾乎被曝光在網路上,公布案例所在地,不僅無法消除民眾的恐慌,無論案例有無康復,都可能被排擠霸凌,甚至波及到子女。如同醫護人員小孩被說不要去上學,外送不願送到醫院,連醫護人員租屋都受到異樣的眼光,更何況案例被視為病原體,製造更多的不友善。
肉搜?鄉民的正義?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肉搜」(人肉搜索)、神人(找人)已成為人人都有辦法做的事情,二○一二年《BBS鄉民的正義》就演出在網路上,因其匿名性和迅速的傳播性,許多人躲在鍵盤後面,數落起未曾謀面的人們。
謠言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所有資訊未經查證就輕易相信,一面倒跟隨惡意言論而隨意批判、公審,又或者基於忌妒、羨慕公眾人物過得比自己好、抑或是支持的陣營不同,任何一個小誤會、不滿,都會成為網路霸凌的開端。
霸凌從有形轉成無形,彷彿不用害怕被發現,加上訊息幾秒鐘就會有上千萬人知道,被霸凌者無時無刻受到不實謠言的折磨,內心的煎熬與痛苦難以想像,最終被逼上絕路,用最激烈的方式結束一生。
網路霸凌對受害者來說是一種看不見的痛。(圖/本刊資料庫)
每個謾罵留言者都是加害人
日劇《勝訴狠女王》第五集談及網路霸凌和暴力威脅,在網路上落井下石的網友們,收到求償信函時,還怒氣沖沖的跑到事務所理論,認為自己只是發表感想,發揮所謂鄉民的「正義」,有什麼過錯?甚至想要公審該事務所,直到女主角小鳥遊翔子說出所有人都是兇手才閉嘴,短短幾分鐘卻演出了鄉民普遍地想法。
生活上的不滿發洩於被塑造出來的「壞人」,那些面對面說不出來的話,在網路上輕輕敲幾下鍵盤就能留下,就算真的害死人也只會說:「我怎麼知道他會那樣?」、「我並沒有想害死他」及「是他自己抗壓性太差了」撇清責任,轉過身又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那可是一條人命啊!怎麼能說這麼不負責任的話?
雖然刑法第一百三十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但因鄉民(網路使用者)過多,網路IP追查不易,尤其如BBS的匿名性,或公共靠北版,要追究起來定罪實屬困難,每個霸凌的旁觀者都是加害者,同樣的在網路上盲從謾罵的作為,也可能成為殺死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多少生命殞落?
只因每個人短短一句話
全世界有多起因網路霸凌而死去的人們,美國許多偶像明星演員,因不堪惡意中傷言語,而不在乎事情對錯的網民騷擾,最後選擇關閉Instagran(Facebook公司旗下一款免費提供線上圖片及視訊分享的社群應用軟體)。
二○一二年加拿大一名國中生阿曼達.陶德(Amanda Todd)因不夠瞭解網路的危險性,嘗試脫衣視訊被網友拍下裸照,以此要脅她,從此她的人生變了調,搬家、吸毒及飲酒都無法讓她逃脫被恥笑的命運,自殺未遂時非但沒有引起同情,還有人建議她換個牌子,最終她以字卡代替言語拍成影片,離開這個不友善的世界。
去年南韓女星雪莉自殺身亡,原因就是網路霸凌讓她身心受創,而網路霸凌開始的原因僅僅只是退出f(x)、與年紀大她十四歲的音樂人交往、提倡不穿內衣為個人自由,及與演員金秀賢合作拍大尺度犯罪電影《Real》(리얼)敬業裸身演出,在民風相對保守的韓國社會,她的自由奔放不符合社會期待,就這樣殺死了一個妙齡女孩,而她所受的痛苦,酸民(喜歡對事情發表尖酸刻薄言論)永遠也不會瞭解。
別以為臺灣沒有
以死明志大有人在
在臺灣同樣也有因網路霸凌的惡毒而死去的人們,二○一五年二十四歲的藝人楊又穎在家中輕生,遺書寫下「我將帶著事實到別的地方去」,雖然眾人懷疑是朋友與工作上遭受的霸凌,導致她憂鬱症,最後以死明志,不過也是因為網路上的匿名性,才讓散播謠言者如此囂張,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網路霸凌。許多人認為應該找出兇手,對她哥哥以德報怨的想法無法理解,還可能讓兇手逍遙法外。
二○一八年臺灣前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被臺北大學游姓學生造謠在燕子颱風國人滯日沒有妥善處理,還是大陸派車接送,事後證實是虛構的,在備受質疑時又疑似有網友將責任推給大阪辦事處,不關駐日代表謝長廷的事,致使蘇啟誠不堪受辱選擇自殺以證明罪名莫須有。
這世界如果多點溫暖,不要跟隨大眾起舞,人多並不代表就是對的,在現實生活中,都沒辦法面對面說出那些狠毒的話,那為什麼隔著網路的無遠弗屆,反而卻可以了呢?如果今天是自己被這些無謂的流言蜚語攻擊,還能夠在螢幕前沾沾自喜嗎?
公眾人物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可以不喜歡並不代表能夠攻擊,那鍵盤後的每一句話都化成一把刀,刺進每個被攻擊的受害者心裡,他們無處可逃,最後只能選擇閉上了雙眼,就再也看不到了。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