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蔡英文畫靶在前 柯文哲射箭在後

2020南港命運好好玩

金麗萍 2020-03-02

【文‧金麗萍、鄭清影、蔡秀蓮 圖.沈文生】

大南港,這個傳統與現代交錯的城市,也成了選後,中央與地方政策會合的首驛;更是小英總統與柯P市長交鋒競合的關鍵場域。一場新冠肺炎(COVID-19)大爆發,讓早已上路的生技產業,步調仍覺緩慢,催促南港生技之都南港,加速升起舞臺。

 

小英總統未竟之夢在生技,生技成敗在南港。

傳染病威力 足以改變歷史

二○一五年八月二十九日,當時,擔任國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同時也參與二○○三年對抗SARS的副總統陳建仁,在一場名為「人文講座」中,更是舉證歷歷,強調傳染病殺傷力之大,足以改變歷史。

誠如陳建仁所言,二○二○年臺灣大選過後,看似各就定位,準備捲起袖子拚經濟。只是,一場引起全球恐慌的傳染病,打破循序漸進的發展步驟,跳脫框架,狂奔向前。

於是,以大南港為中心,防疫工作的時鐘快轉,從臺灣到全球,從治標到治本,全人類繃緊神經。坐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天天召開記者會;位於大南港國家中央研究院為首的生技研發單位,全力投入新冠肺炎新藥及疫苗研發,與四處擴散的病毒競賽。

重列政策排序 生技站上最前線

近來,媒體的畫面恍若定格,完全聚焦於新型冠狀肺炎的動向。只是,電視畫面之外,看似平靜的大建設,卻是馬不停蹄,希望超前進度。在傳染病調整政策排序後,四年前,小英總統提出的「五加二新創產業」;此刻,全球疫情卻突顯生技產業的重要性,由國家中央研究院主導「南港國家生科園區」,順勢走上舞臺中間。

特別是,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資訊顯示,二○二○年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排行榜,臺灣以八六.七一分排名第一,韓國、日本分列二、三;在Numbeo二○一九年的調查結果中,臺灣同樣位居全球第一。

南港出頭 臺灣國際亮點

南港,正在親歷一場城市洗禮。由國家中央研究院主導的「南港國家生技園區」不僅承載「五加二新創產業」的政策使命,更已連結國際,並成為大南港的政策起點;其中,除南港軟體園區內一、二千家生醫藥業者外,藉由全臺最大的會展中,匯聚羅氏、輝瑞、默沙東等國際醫藥大廠的發展能量,成為臺灣在世界舞臺上的重要亮點。看來,隨著疫情持續升溫,具有生技重鎮地位的大南港,持續蓄積軟硬體建設的動能。

地方建設必然牽動土地、房市,更少不了法規在其間連結纏繞,是一門艱澀的政治學。所以,大南港建設,不經意成了土地政治學的活教材。

 

南港會展,躍為國際生技交流重鎮。

柯氏發言術 先放後收

二○二○年大選過後,臺灣新的民意結構成形。在此,小英總統持續掌握完全執政優勢;由柯P領軍的民眾黨,在民進黨、國民黨之後,躍為臺灣第三大政黨,順利將賴香伶、張其祿、高虹安、邱臣遠及蔡壁如等五位新科立委送進立法院,落下四年後角逐總統大位的第一步棋。

民主政治,政績才是票房保證。猶記得二○一八年臺灣縣市長選舉,當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高雄市等市長當選人,均以數十萬票領先對手穩坐市長寶座,柯P卻僅以三千多票驚險連任。

所以,四年後,「民眾黨」要為「民眾」端出什麼像樣的政績?地處臺北市的大南港地區,是柯P準備緊握的政績牌?但在這全國一級敏感的大建設上,他需要交手的對象甚多,柯P待修的學分不少。

最近,柯P公開為大南港建設背書,採取先放後收的典型柯氏發言術。柯P表示,未來三年,南港將呈現帶狀快速發展。只是,向來快言快語的柯P,隨即擔心此言引發土地房市炒作,急急解釋,若有人想購置房地產,現在價格已經漲高,來不及了。

中央地方 搶打政績牌

在柯P受訪的關鍵字裡,一再出現「南港」;其實,早於四年前,小英總統上任,早已大筆一揮,劃定大南港是國家生技事業發展的重鎮,在所提出的「五加二創新產業」中,大南港是火車頭,計畫由此出發,自北向南,將全臺灣的生技產業串聯起來。於是,坐落在大南港的衛福部、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園區,處處可見中央揮舞的政策大纛,從新藥開發到智慧醫療,力道一次強過一次,群聚效應不斷向外擴散。

公私協作PPP 政商學分難度高

在國家重大建設上,公私協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幾乎已是硬道理;而同時帶動的民間投資,更屬必然。現在,於大南港擁地萬坪土地以上的大地主,包括台肥、南港輪胎,已快快動起來,相繼帶動的開發案如南港輪胎「世界明珠案」、國產實業「南港企業總部暨周邊開發」都更案,漢來台肥、日本三井的lalaport、國泰、潤泰南港TOD等。在國家的大建設上,政商如何攜手共進?是一門大學問。
 
臺灣 進入「政治+」的時代
政治,不妨借用科技語彙。

近來,涵蓋各個領域的科技,傾巢而出,從開始的物聯網(IoT),強調萬物聯網,於是「物聯網+」之說盛行,強調凡事、凡物總離不開物聯網;接著,人工智能(AI)登場,更預言將全面改變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於是,「AI+」表彰了這個世代的科技樣貌。

在歷經數十年的民主化洗禮,臺灣社會出現澈底質變,無論你習慣與否,它卻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臺灣已進入「政治+」時代。在民主的運作機制下,管理民意的政治,成為解決各式問題的工具和手段。

這時,社會開始出現重大的觀念轉變,源頭來自於一人一票的公平性。當然,在此演變的過程中,引起社會菁英極大的不適;但民主洪流,衝垮了所有「應是」、「該是」的既有定見和規則,並且,望不見回頭路;這時,菁英們慢慢從雲端走下來,努力學習庶民語言,竭力接上地氣。

於是,政治人物的施政績效,在每一位老百姓手上,都有一張評分表。本於一人一張票的民主遊戲規則,施政滿意取決於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男女老少的最大公約數。相信,精於計算選票的政治人物,眼前都一座超級大數據看板,上面跳動著施政滿意各式數據。

此刻,從中央到首都臺北市,在大南港會合交鋒,形成競合關係。現在,是否贏得民心的第一個檢視點,在於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誰能玩活這棋?接著,就是2024年下一任總統大選,大南港建設將為誰加分?

或許,有人質疑:我們的社會才剛從選舉的激情中沈澱下來,何以再談選舉?但民主國家強調的是,建立民主素養,人民並非只是投票當天的一日臨時演員。在臺灣「政治+」的時代裡,「+」的符號,代表在所處的各個領域,專業的投入和持續的耕耘;否則,「政治」將一如「物聯網」、「AI」,無所依附,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