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後新冠肺炎時代的政經情勢

邱文通 2020-03-02

【文‧邱文通】

新冠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席捲全球,這個黑天鵝不僅重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也攪亂全球的經濟秩序。隨著疫情持續升溫,衝擊全球的經濟、貿易運輸、商品需求及金融市場,已掀起所謂的「蝴蝶效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冠肺炎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已超越SARS,因新加坡和其他地區的經濟連結,比起二○○三年的SARS時期更加緊密,特別是和大陸的經貿關係。

這波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會多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態度格外審慎,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說,如果疫情迅速獲得控制,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急速下滑後迅速反彈,呈現所謂V形走勢。但值得一提的是,與二○○三年SARS疫情作比較,當年發生非典疫情時,大陸經濟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八%,如今則高達十九%。

臺灣為了降低這場疫疾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和打擊,行政院推出總額六百億元的紓困方案,同時將發「振興折價券」以振興經濟。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當時主政的馬英九政府透過立法,舉債新臺幣八五八億元,在第二年發放給全國每人新臺幣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鼓勵全民踴躍購買國產貨、及早消費並多流通。依經濟學乘數效應的原理推估,消費券對當年GDP的貢獻,增加了○.六六至一個百分點。

根據主計總處二月所發布的「二○二○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為二.三七%,較上次預測值下修○.三五個百分點,主因是疫情衝擊我國對外貿易的擴張力道,輸出入表現同受負面影響,民間消費成長也下修。不過,主計長朱澤民預估,新冠肺炎對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小於○.五個百分點,不會像SARS時期那麼嚴重。

後新冠肺炎時代的經濟情勢會如何演變?固然與疫情的發展密不可分,即使擔心,也有前例可循,相信政府會提出各種有效的因應方案。比較讓人憂心的反倒是,兩岸政府在疫期當中互有嫌隙的對話,及其累積不信任的不斷傳播,致使兩岸民間也產生了互不善意甚至敵視感,必須正視,能解最好,至少不再節外生枝。

 

專欄作家邱文通。(圖/邱文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