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少一點網紅政治 多一些務實政績!

邱文通 2020-02-04

【文·邱文通】

總統大選剛結束不久,大選期間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網紅!您答對了嗎?隨著數位原住民崛起,傳統的政治菁英不再受到青睞,年輕選民更注重網路社群的溝通。

網紅加直播這種嶄新的行銷模式,從行銷商品轉換成行銷政治人物與政策,屢建奇功;這波「網紅政治學」浪潮攪得臺灣政壇波濤洶湧,其衝擊不容小覷。

臺灣的網紅政治學,可說肇始於二○一四年的「柯文哲現象」;當時的柯文哲競選團隊善用網路傳播,用大量資源經營網路,造就了他的高人氣。在他當選臺北市長之後,柯市府團隊更擅長利用網路創造輿論,屢屢與網紅合作宣傳政績,成功突破傳統媒體的框架,儼然是新一代的網紅。

二○一八年縣市長選舉的「韓國瑜現象」更勝一籌,尤其是他與網紅「館長」陳之漢合體直播,創下近七百萬收看的成績,更在政壇吹起一陣「韓流」。媒體如此解讀:他在短短兩個月內,從邊緣人變黑馬市長,成功複製電商網紅「O2O」(從線上到線下)模式,將網路聲量「變現」為選票的政壇新霸主。

打選戰起家的民進黨,在經歷「柯文哲現象」和「韓國瑜現象」之後,急起直追,蘇貞昌接任閣揆後,要求部會首長接地氣,科技部長陳良基、勞動部長許銘春開網路直播,唱歌賣萌;交通部長林佳龍透過自拍直接曝光通勤族的生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在上任後開了個人臉書;蔡英文找上以「撩妹」名句著稱的波特王拍片、打選戰,波特王一句「因為我想把妳寵壞」,在短時間內就破一百萬點閱。

網紅政治學似乎已成了政治人物的必修課程。但「柯文哲現象」很快消散、「韓國瑜現象」一度逆流,所謂民意如流水,用在網紅政治,尤其精妙,這是政治人物在修習網紅政治學時要知道的常識。如今總統大選結束了,我們期待的是,政治人物少做秀多做事──少一點網紅政治,多一些務實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