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跨領域整合早療團隊 獲SNQ大獎肯定

小醫院大翻身 宏恩醫院走出自身特色

劉冠廷 2019-02-01

已有五十四年歷史的宏恩醫院,是國內第一家開放型綜合醫院,院長朱紀洪表示,當年醫院給予醫師較高的待遇,提供高規格設備的醫療平台,吸引公立醫院的醫師在正職之餘,能在此兼職看診開刀,還曾是美國在台協會唯一核可至美國留學移民做體檢的指定醫院。其中婦產科曾是許多政商名流的首選。

 

大環境改變
發展特色醫療建立品牌形象

 
 
 
然而時移事易,如今政府法規認知的開放醫院經營模式也改變,健保的發展走向具規模的大型醫院經營模式,小醫院的營運更形困難。位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院內的建築格局曲折迂迴,層層隔開成一塊塊不同的診區,務求將空間做最大效益的運用。朱紀洪說:「約四十年前五十床的醫院最好經營,從感冒吊點滴到開刀都能做,再過十年是兩百床的醫院,現在醫院如果沒有個三百床大概都不容易經營」。
 
為了努力生存及員工生活的社會責任,醫院發展特色醫療,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兒童早療部門,最開始只有物理治療部門,陸續導入臨床心理治療、語言治療等專業,至九十七年發展已很完備,建立以「以家庭為中心」治療模式,並透過跨專業制定整合的治療、復健計畫。早療團隊成立以來獲獎無數,先後獲得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全國品管圈總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肯定,更在去年獲得生策會SNQ 2018國家品質標章獎醫療院所類特色醫療組,在在展現宏恩醫院醫療品質的卓越。

以孩童家長為主體
方方面面兼顧早療療程


說起宏恩醫院在兒童早療的特色及觀察,早療專業督導陳映達說:「有時候孩子的問題不是只是單一面向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說不會講話,可能還包含情緒表達的困難,這樣就不只是語言治療的部分,可能還包括臨床心理的治療。」醫院致力於各部門橫向的整合,讓治療師瞭解彼此的專業所在,聯合對孩子的狀況進行評估,找出問題,給予適當的治療,才能真正幫助兒童發展問題。

現在家長投入較多心力在孩童的養育上,許多孩童發展遲緩的問題在二、三歲就能被發現,不像早期除了如腦性麻痺等較重症病童外,其他如過動、自閉的問題常要等到孩子年紀較大才會被發現,反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期。兒童發展中心洪千婷主任表示:「六歲以前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大腦跟協調性的可塑性較高。早療的目的是希望促進孩子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減輕障礙程度,提升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有助於降低長期的社會成本」。

宏恩醫院使用LINE輔助與家長聯繫,有任何照護上的問題可即時與治療師線上討論,治療師也能瞭解孩童的生活作息搭配適當的療育安排,也能及時向群組家長發送各式衛教相關的資訊,將來若有治療上的需要也能通過社群軟體,查找相關的通訊紀錄,兼具即時性及彈性。

洪千婷也提到近年雙薪家庭增多,很多家長白天要工作,可能是外勞、祖父母帶孩子就診的情形,再加上孩童就學等因素,宏恩醫院除了之後用社群軟體聯繫家長外,醫院的復健療育部門也開放到晚上九點,讓一些白天在學、工作的孩童及家長,晚上能一起來接受早療課程。
 
除了院內跨部門的治療,早療團隊還渴望家長積極參與兒童療育,定期舉辦各式跨領域主題講座,讓家長瞭解各種不同發展遲緩的病症、各專業治療師在團隊裏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開出一系列居家活動建議。讓醫院裡的治療活動跟家庭生活搭配在一起,延續醫院的專業治療到家庭裡面,是早療的核心原則。

洪千婷主任說:「在早期家長、兒童對於療育是比較被動尋求協助。但是家長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角色,要一起面對孩子在就養、就醫、就學各層面所有狀況跟問題。讓孩子發揮潛能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協助孩子在各項能力與功能的進步,甚至能更融入學校與社會」。

提供特色醫療服務
疝氣及漏斗胸手術、痛風及眩暈症門診


儘管早療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是朱紀洪也提到很現實的問題,「現階段台灣的醫療市場來看,早療只能是一種社會服務,很難為醫院帶來營收。發展早療主要是為了減少國家的負擔,另外也是鼓勵我們的醫護人員發展特色醫療,起到帶頭的作用。」他也提到未來宏恩醫院會走向專精特定的手術,如發展微創的疝氣、漏斗胸的治療,在坊間也廣受好評。「小醫院要適當的設備。更重要的是,手術要開的好、時間短、病人復原快,這樣小醫院才能開展外科。」朱紀洪說。

朱紀洪表示,現在政府積極推動大小醫院的整合問題,大家生病都往大醫院跑,大醫院人滿為患各項檢查都要等,小醫院反而沒人用,無形中造成健保資源的浪費。宏恩醫院配合政府政策,與其他大醫院,分別和台大、三總、國泰等醫院談合作,協助轉診及收治病情較輕微、慢性病、術後照護的患者,彼此也能共享患者病歷,創造大小醫院及病患間三贏的局面。

未來宏恩醫院除繼續朝提供特殊的醫療項目發展外,最終希望能發展成專精特定手術治療的專科醫院。從最早的綜合開放醫院到現在走向專精的社區型醫院,宏恩五十四年的歷史就如同一部台灣醫療的演進史,未來將持續求新求變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