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臺灣離岸風電建設再加速

本土化風電安裝船新團隊上場

編輯部 2019-11-20

由臺灣傳承百年造船經驗的大橋舟能源(TCCE)統籌、設計出獲得DNV-GL認證的本土化自升式風電安裝船(WTIV)。由新加坡油井、平臺專業船廠負責造船,再交新加坡全亞洲最大之一的海事工程團隊德海海洋工程(Teras Offshore)與大橋舟能源在臺組成的合資公司祥穩海洋(MOMAS Marine) 操船、訓練、承包,專為臺灣西岸特殊海床地質及海況,共同開發的1200噸級自升式風電安裝船,已達成三方合作的初步協議,並於15日完成合作MOU的簽約儀式。更有FORMOSA福盟的多功能海工服務提供後盾,讓臺灣風電安裝作業能力再升級。

根據大橋舟能源董事長陳文淵評估,新建的安裝船造價大約1.5億美元,預計需要三十個月時間完工,船上除配備1200噸吊車之外,還有適合臺灣海峽軟弱海床土質的平臺支脚設計,可滿足近期最新最大風機,在較深海域的安裝需求。與德海海洋工程成立合資公司之後,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德海也會協助訓練臺灣本地人員、轉移操船技術和工程要領,配合落實臺灣離岸風電本土化的政策。德海海洋工程高級經理郭冠輝表示,該公司對臺灣未來離岸風電的發展有信心,因此樂於和臺灣業者投入臺灣離岸風電的建設。

 

本土化風機安裝船新團隊三方簽約發表會順利簽成後留影,(由左至右)新加坡勝科海事(造船)黃德昌資深副董事長、大橋舟能源科技(船東)陳文淵董事長、新加坡TERAS Offshore(操船)郭冠輝高級經理。

全球清潔能源的共同趨勢

依國際能源署(IEA)指出,離岸風力發電的市場規模到2040年將上看1兆美元,預計全球產能將成長15倍。歐盟對綠電的堅持更是明確,要求進入歐盟的產品必須是綠電生產不是不可能,屆時臺灣產品若因此而被擋在歐盟之外,對臺灣經濟的打擊是相當巨大的。而離岸風電就是臺灣發展綠電最倚重的。據經濟部估計到2030年,綠電占全國發電比約可達到25%,其中新增的108億度離岸風電約占全國發電比5%。離岸風電要做為穩定的電力供應來源,還有挑戰要克服。但發展再生能源已是不可逆的趨勢,更何況臺灣有許多最優質的離岸風電風場,是值得我們積極開發的天然資源。

 

 

從臺灣邁向國際的新海工聯盟

為滿足離岸風場開發商從探勘、安裝、維護及除役等相關功能需求,由大橋舟能源發起組成,本土化海工聯盟 FORMOSA (For Maritime Operating Service Alliance)福爾摩沙海洋聯盟,簡稱『福盟』,可確保運營時所需多功能的服務。FORMOSA福盟已經組成從海底探勘、葉片維修、海纜維修、空勤服務、團膳提供、海工訓練等各産業頂尖業者組成的海工聯合服務團隊,提供一站到底的全方位服務,以減少離岸風場開發商管理的成本及風險,並大幅提高效率。
目前全臺再生能源占比仍不到5%,而今年風電場完成度則尚未到1%、未來每年將都會有一座風電場動工商轉,如果要達到政府預定的目標,未來六年必須年年翻倍成長。業者的及時出現,不但臺灣本地風場有助益,未來進軍國際也大有可為,如目前日韓在風電開發較慢起步,將來臺灣的離岸風電團隊必有為兩國所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