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Style

澄映心池 朱江龍‧高英姿陶藝創作展

南京陶藝大師

高英姿 2017-09-01

中國宜興紫砂工藝源遠流長,從明代開始,紫砂壺便因透氣宜茶的特性而受推崇。用紫砂壺瀹茗,香不耽擱,味不渙散,案頭有一具砂壺,能生人閒遠之思。歷來時大彬、陳鳴遠、顧景舟更將紫砂工藝推向高峰。
 
紫砂工藝源自古代的慢輪拍打泥片造型法,是五百多年演變而精雅化的結晶,學習紫砂工藝技藝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師徒傳承,有嚴格的法則和要求,無法一蹴而就。

出生陶藝世家 用現代柴燒重新詮釋紫砂

朱江龍與高英姿伉儷有紫砂世家之家學淵源,又接受高等藝術院校的學府教育,對於傳統工藝,好學不倦,同時勤於思考,尊重傳統,又勇於創新。對於紫砂泥的配製、錘鍊以及澄練,都是處處用心,親力親為;在紫砂工藝的源頭尋找創作的感悟和靈感;於日常生活和做陶中,學習種茶、做茶,每天飲茶用壺,理解茶壺形態之由來。因此,紫砂的燒成也成為他們創新的拓展領域。

歷史上一度曾經出現的龍窰柴燒紫砂,有著豐富的肌理表情,而現代紫砂器大多運用穩定的程式控制瓦斯窰和電窰。現代紫砂器相對穩定、容易控制,帶來了藝術上的一些惰性,墨守成規確實沒有風險,但是也因而喪失了活力。

朱江龍與高英姿在傳統經典的學習中,感受到明清作品中,紫砂陶土在高溫中的變化,十分鮮活靈動。因此,運用現代柴燒陶藝的創作觀念來重新詮釋紫砂,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個目標。在柴燒紫砂器的陶藝之路上,他們是艱苦的開拓者。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搭建柴燒窯,用宜興陶藝傳統工藝創作作品造型,在高溫狀態變化氣氛,創造出柴燒紫砂的奇妙效果。他們的柴燒紫砂器,在質樸的美感中,有充滿偶發的變幻,每件作品都是特立獨行,於現代生活空間散發著觸發禪思冥想的意蘊。

器以載道 自由抒情的人文意識

紫砂藝術領域,前有明代時大彬與陳繼儒、董其昌的交流,後有清嘉道年間陳曼生的曼生壺名聞天下,紫砂與文化一度器以載道,成為文化的代表。本展紫砂壺《田園》、《懷石》、《吉金》等系列,並未脫離傳統的範疇,卻新意盎然,表達出一種自由抒情的人文意識,造型和工藝上不落窠臼,正是新時代紫砂壺的精神面貌。朱江龍與高英姿的作品是美術學養和工藝結合的典型,以工藝來磨礪人心,以工藝抒情達意,發揮出紫砂新的人文精神。

工藝之道,質樸而恆久,潤萬物而無聲,是最貼近生活與人事的文化大道;中心是著工藝研究和交流的高層次平台,海峽兩岸的各類工藝美術大師、民間藝術家,至中心舉辦展覽,交流藝術心得。朱江龍與高英姿伉儷的陶藝創作,日前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與臺灣藝術界交流,獲得很多藝術家的肯定,像如此高水準有意義的兩岸文化交流,值得臺灣藝術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