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賞玩明建築蒼勁之美

走訪司馬台長城

藍硯琳 2018-11-01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這首描述東北人民思鄉的《長城謠》,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國中時,歷史老師只要提到日本侵華史實,這首歌謠都會出來亮亮相,成為我對長城印象的源頭。

翻了下家中的庫藏書,書中對於長城的敘述很簡單,所謂長城(Great Wall)又稱為萬里長城,顧名思義就是一道延綿不絕、高大,用以隔絕敵騎侵犯的人工屏障,它依山而建,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體系,從西周至今,已陸續修建兩千多年,總長度超過二萬多公里,橫跨現今大陸十五個省分。

其宏偉壯麗的不思議建築,也讓它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海內外遊客到訪大陸,必定會採點的基本行程。

司馬台長城 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早年曾爬過長城的人都知道,不少歷經戰火、時間淬煉的長城,其實籠罩著一股殘破、廢墟的景象,有些甚至在各種戰役的砲火摧殘下根本無法成型,再加上早年共產黨並未有心力關注長城修復下,曾有消息指出周邊的建設廠商為了貪圖方便,直接挖長城石塊作為建築原料等宵小事件,令無數文物愛好者叫屈。

不過這次來到的司馬台長城,修繕的感覺雖有,但看得出來大陸政府修舊如舊的態度,沒有殘敗到需要人工砌磚,大致上不會特別建設,視覺上相對有層次不死板。

司馬台長城位在北京市密雲縣和河北省灤平縣間的長城,它緊鄰古北水鎮,全長總共五.四公里,設立在旁的司馬台水庫將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美人樓十六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樓十八座,由於長城西接金山嶺長城,吸引不少愛好登高望遠的遊客前來挑戰。

其實現在看到的長城,多是在明代修建的,司馬台長城也不例外。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司馬台長城,是在明代洪武初年所修築, 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增加了一些墩台、圍牆等設施禦敵,也由於山勢險峻,關隘氣勢震懾,臨場感十足。不過一九三三年古北口戰役,司馬台長城被炮轟,牆塌樓垮,再加上時間與風化摧殘,讓司馬台長城有一股說不出的蒼勁。

然而,就是這等壯美與蒼勁,司馬台在一九八七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同時也是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此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評為「原始長城」,英國泰晤士報更以「全球不容錯過的二十五處風景之首」來讚嘆司馬台長城的存在,名氣可說是大到不行。

古北水鎮加持 打造文化觀光園區

其實,要攀爬司馬台長城,一定會經過古北水鎮國際旅遊度假區,一直以為,稱為古北水鎮,理所當然要古、舊,或許還會有點殘破,才能突顯古鎮的老,沒想到既沒看到古,反而看到新與繁華。

據瞭解,二○一六古北水鎮全面重新改造,直接拷貝南方烏鎮的建築風格,幾乎原封不動的搬到北京,投資四十五億人民幣,在鎮內打造面積共九平方公里的國際度假城鎮,裡面不僅有兩個五星級酒店、四個精品酒店、五個主題酒店、二十多家民宿,提供想與大陸唯一開放夜遊的長城一同入睡的遊客暫居外,仿古餐館、店舖,連能舉辦商務會展設施都有,就是要把烏鎮的成功行銷案例移植北京,用文創讓消費人群願意掏錢購物,或到古北水鎮舉辦活動。

走一趟司馬台長城,會發現大陸在旅遊文創上的投入力道相當大,或許易地而處,也能提供台灣另一套產業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