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頁面
- 搜尋結果:黃兆仁
搜尋頁面
「翻轉」與「位移」
黃兆仁
2018-05-01
近年來政府已大力推出相關產業升級及創新經濟的相關政策,包括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政策,要在二○二五年將臺灣建設成為數位國家,智慧島嶼。
解構目前政府相關倡議內容,發現仍有見樹不見林的感受。問題點可能出於政府政策產出過程還是維持在以「由上而下」決策管理流程,忽略了全球性第四次工業革命已對各國政府與企業決策的產出過程發生「翻轉」與「位移」。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勢必要翻轉公共政策流程,以「逆工程」的做法,定位出智慧臺灣的前瞻政策,發展出臺灣產業創新營運模式。
未來,為因應公共政策或產業思維「翻轉」與「位移」需求,公私部門都應抓住下述面向,以改變決策流程,找到「對」作法。
首先是「心智模式」,深度改變組織文化與工作方式。內容則是從人性為出發,找到真正需求,提供自我組織人力資本規畫與作法,營造組織內部永續發展文化;導入技術與數據分析,優化職能與服務能力。再者,對於公私部門組織的隊形與執行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調整「父權式治理與控制」指揮體系,轉化成為「變形蟲式平台」前進指揮所,滿足因全球變動性與社會流動性產生的新變化新發展。
最後,則是要符合「經濟可行性」,任何政策的產生都是要以永續為本位,對國家、社會、組織與個人產生正面效應。這是因為我們看到自兩千年迄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掛牌的消費者產業的公司已有四一%不見,未來十年還會再淘汰一半。這原因出自於相關公司組織文化與創新營運完全沒跟上以客為尊的腳步,進行創新與改變。
另外,我們也發現當今美國企業在開發新產品與新服務上,特別重視消費者端的反應,從需求端來設計產品及服務。這也反應在谷歌搜尋引擎數據的呈現上,美國消費者的消費價值已在追求「最好產品」而非以「最廉價產品」為考量。
數位經濟時代已經降臨,成功的決策與創新端賴符合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與否。全球性的破壞式創新的力道更是迫使政府與企業進行組織文化的重構,各式組織會以更開放的態度建立新生態系統來因應新挑戰,現今,我們應以「逆工程」的方式,以社會及民眾需求為依歸,再來檢討現行數位經濟政策,實現國家與社會資源配置的最佳化,達到新價值創造與新服務發展的目標。